江海法院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案件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江海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着力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自2019年1月开展诉前调解以来,该院已受理案件6124件,结案5506件,调解成功1239件,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达20.23%。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通讯员付智勇
整合资源,多元善治
早前,江海法院出台《关于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实施方案》,探索纠纷化解新路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诉源治理工作格局。以源头化解为主要原则,江海法院联合交警、妇联、工会、市监、金融监管部门,设立交通事故、家事纠纷、消费者权益、涉侨等11个专项诉调对接工作室,对类型化、多发型纠纷予以集中化解,并建立稳固的诉调对接机制。专业法官为调解员提供疑难案件远程法律支持,针对个案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答,与调解员形成法律、实践经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有机整合共享。
今年9月,江海区“无讼社区”和“江海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在外海街道金溪社区举行。通过先试点示范、再逐步推广的方式,江海法院在社区初步构筑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综合性调解平台。接下来,该院将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沟通运行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江海法院充分利用广东诉讼服务网多元化解平台。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促使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例如,疫情期间,原告广州某公司作为居间方,推荐了第三方买方向被告江海区某企业采购隔离衣用于出口,并签署了一份《居间合同》。签订合同后,原告为被告成功出售大批量隔离衣,但被告没有及时支付155万元居间费,因而被起诉。随后,江海法院组织网上调解,3天后,原告成功拿到了款项,不仅体现出法院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宗旨,还营造了诚信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互联网+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创新模式,江海法院精准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视频调解、签署协议、司法确认等全流程“一网通办”,推动诉讼服务信息化。今年以来,全院审结请求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案件15件,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端口前移,放大辐射效应
“对于起诉前未经调解的纠纷,除依法不得调解的以外,全部纳入线上调解平台,分配给调解员,调解员通过浏览网上立案资料展开调解。”江海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积极推进线上调解,建成了在线调解室,并配备相关设备,开展在线音视频调解及在线司法确认。
今年以来,该院在线音视频调解案件数量占调解案件数的20.1%,司法确认案件全部采用在线确认方式,实现诉前调解案件登记、办理、确认、转立案等全部在网上运行。2019年至今,该院通过多元调解平台诉前化解离婚纠纷34.55%,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18.8%,劳动纠纷14.8%,物业纠纷27.43%,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16.92%,建设工程、装修装饰合同纠纷16.51%。
在诉前调解阶段,江海法院先行送达起诉状、应诉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对先行送达成功的当事人,询问其是否有变更诉讼请求、申请鉴定、管辖权异议、追加当事人、反诉等情形并做好录音与记录。调解法官对上述情形进行处理,效力及于诉讼阶段。对调解不成的,固定无争议事实,在后续诉讼庭审中可无需质证。同时,法院推广诉前评估奠定机制,对交通事故、建设工程、医疗纠纷等需要鉴定的案件,由司法鉴定组先行完成委托事务。诉前调解阶段的鉴定意见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作为证据使用,破解了诉中评估鉴定耗时长、争议大的困境。
通过诉前调解前置、案件精准分流、简化案件办理流程等分调裁审模式,进入“快车道”的案件得以提速。2020年以来,江海法院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3.97%,同比上升18.86%,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为39.3天。
下一步,江海法院将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持续推进多元解纷,全面参与诉源治理,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探索新路径。
新闻推荐
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不仅教书更会育人 班班出特色 人人乐参与
新民小学的学生阅读经典书籍。□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丽琴日前,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该校迎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