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产业大格局:从不足300万元到突破85亿元的跨越
专题
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传统医药(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进行了评审。之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进行了审议,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本次公示期20个工作日,从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结束。
据了解,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将当地特产新会柑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精心制成“新会陈皮”,药食同源,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等美誉。
据了解,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流程包含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形成“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炮制技艺。
近年来,新会区以建设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驱动,以“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为建设思路,从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绿色标准化种植、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盘活土地流转使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新会陈皮电商上行等入手,大力推进陈皮产业转型升级,并成功打造“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的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格局,形成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
文、图/黄文生、新会发布
入选“2019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
从不足300万元到破80亿元的跨越——1996年,新会陈皮产业产值还不足300万元,2000年以后发展迅猛,到2018年已突破66亿元!2018年,新会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达10万亩,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6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约30亿元,形成12家龙头企业,超1000家经营主体,拥有35类产品、超100个品种的产品规模,形成约3.5万人就业的陈皮产业集群,带动其他就业达5万人,新会陈皮从小农户走向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之路,并向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迈进,2019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认定,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85亿元。新会陈皮、新会柑入选“2019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新会陈皮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国字号”园区成新会陈皮产业发力点
据了解,过去新会陈皮种植以小农户为主,零零散散的小农户把陈皮拿到农贸市场销售,增加一些收入,直到1996年整个新会陈皮产值只有300万元。从2000年开始,新会陈皮产业在新会区委、区政府的带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2017年9月,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进入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涵盖圭峰会城、三江镇和双水镇,这片区域面积64.5万亩的“国字号”园区建设自此拉开序幕。
自产业园创建以来,新会高度重视新会柑种植、新会陈皮加工等产业的转型升级,组建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以“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大创新举措,积极扶持、引导新会陈皮产业园快速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会已初步创建三产融合特色产业园。如今,这个“国字号”园区已成为新会陈皮发展发力点,大力发展陈皮庄园,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建设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
据了解,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按照“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的思路,正在全面构筑新会陈皮生态、健康、富民大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打造“中国陈皮之都·世界陈皮中心”。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到真正的新会陈皮,新会区大力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明确每一块新会陈皮的“身份信息”。新会区着力从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完善新会陈皮产业标准体系,建立规划面积3369亩的新会柑(陈皮)种植永久保护地,创建总面积近1万亩的新会陈皮创建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成立广东省新会柑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并颁布《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2个广东省地方标准、《新会陈皮普洱茶》等8项联盟标准,76家企业通过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新会区还推动建设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深挖新会陈皮生态、休闲、文化价值,结合陈皮产业与养生、休闲旅游,依托会城、三江、双水核心种植区,建设集采摘体验、科普教育、购物贸易、养生饮食、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新会陈皮产业园规划布局:
“一轴”:陈皮产业文化创意与休闲体验(核心)轴;
“两带”:三江-会城核心加工带、双水-七堡岛健康食品加工带;
“三基地”:会城核心种植基地、三江绿色种植基地、双水绿色种植基地;
“四中心”:陈皮文化博览中心、陈皮公共服务中心、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陈皮检验检测中心;
“五园区”:陈皮村三产融合园、丽宫食品研发加工园、新宝堂生物科技园、七堡岛健康食品研发加工园、小冈香陈皮文化创意园。
从源头控制新会陈皮产品质量
据了解,近年来,新会区注重从源头控制新会陈皮产品质量,做到农药化肥双减、农资农产品双溯源。同时,定期定量抽检新会柑质量,严格执法。另外,新会陈皮产业园大数据应用已渐入佳境,进一步推动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针对新会陈皮市场上的违法行为,新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新会农业部门,定期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联合执法行动和“双随机”检查,重点打击伪造、冒用“新会柑”“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等侵权行为。自2020年《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新会已立案查处有关案件1宗。作为新会陈皮行业性社会组织及产业联盟,新会陈皮协会全力维护新会陈皮品牌价值,引导有关企业诚信经营。新会陈皮协会加强对行业经营的规范指导,制订并宣传行规行约,严格执行协会会员准入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新会陈皮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为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会陈皮推广有机种植
据了解,近年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迅速,新会区一些陈皮企业开始尝试新会柑的“有机”种植方法,从柑苗培育、种植管理到晒果晾皮乃至仓储运输等全程参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进行控制,开创了新会柑有机种植的先河。有机种植是采用纯生物、物理治理的方式,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认证是对食品、农产品的至高认证形式。据介绍,相比传统的种植,有机新会柑香气更甘纯,滋味更清甜,柑香味更纯正。新会区实行新会柑的有机种植,并将有机种植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行业上和市场上推广和转化,从而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往精致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
千百年来新会有制作储存陈皮传统
在新会区从事陈皮种植20多年的巧叔介绍:“数百年来,新会陈皮就是一张皮,它是用来入药、煲汤的。”据介绍,新会陈皮带有独特的、浓郁的自然香味,醇厚浓郁,味轻微辛而不甚苦,时间越长而愈发奇香,新会陈皮可以做搭配其他食材做出美味佳肴。
巧叔介绍,江门新会区依山傍海双江流——形成了以银洲湖两面岸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江海咸淡交界,土地肥沃,是非常优质柑类栽培区,也孕育了品质独特的新会陈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陈皮“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来者为胜”。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新会陈皮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千百年来,新会人都有制作、储存、食用新会陈皮的传统,新会陈皮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
据介绍,新会陈皮油胞饱满,排列均匀,厚薄适中,陈化时间3至4年的新会陈皮会带有酸香味,随着存放时间变长,酸香味慢慢消失,存放8年以后,只留清香;味道上,新会皮宽香厚甜口感丰满,留香回甘悠甜,微辛,痹而不剌,略苦,苦而不死,活化回甘。
如何晒出靓陈皮?
巧叔介绍,新会依山傍海双江流,光热水充沛,非常有利于形成具有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等质量特色的新会陈皮,消费者要选取品质上乘的新会柑,柑果要饱满圆润,外表皮没有明显缺陷,落地果、溃疡果、被太阳晒伤的果……一律不选;下一步当然要对给它们好好清洗一番;而三瓣开皮是新会陈皮特有的标志,是新会老一代人传统智慧的结晶,开成三瓣的皮,干瘪后的皮身容易反皮,且不容易回弹,方便日后晒制。
在晒皮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橘白向外,一块新皮一般需要连续晒三天,才能晒干;而在晒皮时,一般是选择每年11月份的秋风天气,这个时候,阳光充足,雨天较少,北风来临,这时以自然风干的方法,才是新会最为传统的制作方法。
新会陈皮分为青皮、二红皮、大红皮三种
据介绍,新会陈皮按不同成熟期采摘的原料,可分为青皮、二红皮、大红皮三种。柑青皮(青皮),采摘时间为农历立秋至寒露,柑果表皮呈墨绿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二红皮(微红皮)采摘时间为农历寒露至小雪。柑果表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陈化三年以上的二红皮,功效逐渐向大红皮靠拢。且陈化时间越长,则性质越是温和;大红皮:采摘时间为农历小雪至小寒,此时柑果表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
新闻推荐
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 搭建大数据平台 新会区供销合作社荣获“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晓盈通讯员/新供销)近日,2020全国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论坛暨中国供销集团杯“金扁担”“红背篓”双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