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高新区(江海区)大力推进“人才强基工程”建设

江门日报 2020-12-28 08:40

外海人才驿站公共会客厅布置温馨。 12月24日,本土文化艺术名家在外海人才驿站进行交流分享。

12月24日,外海街道人才驿站揭牌,站内设立人才窗口接待区、人才政策宣传空间、人才阅读区、活动休闲空间等区域,各活动场室高端大气,服务设施齐全。

这是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人才载体建设、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以来,高新区(江海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强基工程”,结合产业布局、人才资源等实际,出台《高新区(江海区)开展街道“人才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外海街道为“人才强基工程”试点镇街,通过注重组织领导、工作指导、支持保障“三强化”实现人才工作水平、人才队伍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三提升”。

以此为契机,外海街道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深入推进招才引智平台建设、人才认定培育和人才服务工作,较大限度激活基层人才要素,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源泉”。

文/图张叶青刘婧琳

筑巢引凤

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

据外海街道党工委委员何淑娴介绍,此次揭牌的人才驿站,按照“小站点—大客厅”的功能设计理念,能全面兼顾人才服务、休闲娱乐等需求。“为满足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街道还计划将珑山居小区建成人才公寓,同时配备社区用房、会客厅和儿童游乐区等配套设施,致力为人才在外海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她说。

自确定外海街道作为“人才强基工程”试点镇街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强化工作指导,通过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不断细化工作要求;区委组织部从党建经费中划拨2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外海街道人才驿站建设;今年9月,区人才办印发《高新区(江海区)开展街道“人才强基工程”的指导意见》,围绕街道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财政投入、队伍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江海区)辖区内创新资源集聚,拥有高新创智城、侨梦苑、火炬大厦、产业加速园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型高端人才载体,“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育成体系正逐步完善。以此为依托,外海街道充分挖掘载体资源,多措并举引才育才。

目前,外海街道拥有国家级人才3名,占全市总量100%;广东省级人才2名,占全区总量100%;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0家,占全区总量80%以上;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4家,在站博士后22人,数量均位列全市镇街第一。

今年7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站博士后廖瑜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她说:“江海区科研载体建设完善,为我的科研工作、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舞台,坚定了我在这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两新”企业人才,外海街道将依托迪欧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打造高层次人才工作室,通过定期组织各类岗位技能竞赛、人才沙龙活动,建立贴心暖心的高层次人才之家。

创新服务模式

招才引智激发创新发展澎湃动能

“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围绕《高新区(江海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目标任务,外海街道秉承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细化人才服务内容。

三年来,外海街道不断研究分析辖区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对人才队伍状况和优秀在外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其主要特长、技能、希望接受的服务等将人才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街道人才信息库,以此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

同时,街道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外海个体劳协、外海商会、江海区光电协会、龙溪诗社等多个社会组织,工青妇党群组织,以及区、街道各职能部门组成的人才服务联盟,建立长效联系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人才需求,积极商议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人才服务各项措施。

“我在健身、购书时常常用到高新优才卡,非常实用;街道还经常举办竞赛活动、人才沙龙等活动,让我在这里结交到不少朋友;同时,我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街道相关部门都会全流程跟踪解决。”李阳博士从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对街道的人才服务环境进行了评价。

据了解,李阳2012年来到江海区,2013年、2016年两次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8年里,他在这片热土上发起成立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专注于纳米光电材料及其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高新区(江海区)扎实推进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齐驱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疫情期间,辖区高层次人才王贤文、周中涛快速利用企业资源转产口罩,周志强带领团队开发口罩生产设备,郝锐研发生产便携式紫外线消毒设备,有效缓解防疫物资供应压力……外海街道全方位招才引智措施激发了创新发展澎湃动能,各类人才在辖区内实现了创新创业梦想,并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首批“龙溪传人”亮相

打响本土人才特色品牌

外海街道人才驿站揭牌当天,外海书画协会创会会长陈祖冠、龙溪诗社社长马均贺、太虚拳传承人陈广伦、纸制品协会会长陆月如、外海面传承人陈丽娟获得首批“龙溪传人”称号。来自辖区的文化艺术名家、高层次人才齐聚一堂,众人围坐在三楼公共会客厅的沙发上,享受着精美的下午茶,并就如何活化本土文化、如何发挥自身专业助推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展开讨论。

这是外海街道充分发挥本土特色优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乡土人才队伍培养的成果。据了解,外海街道联合区级部门制定了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我们以技艺传承、文化交流、创新发展为抓手,重在培育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何淑娴介绍。

乡土人才定期联络机制逐步完善,太虚拳、生恭鲤鱼、外海面等一批本土人才工作室依次成立,免费乡土人才培训班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一项项有力举措让乡土人才获得感与日俱增,并积极助力街道乡村振兴发展。

首批“龙溪传人”之一陆月如介绍,作为纸制品协会会长、生恭鲤鱼的传承人,深刻感受到了街道及相关部门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得益于政府的经费、制度、组织保障,生恭鲤鱼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她说:“在江海区,不仅是高层次人才被重视,像我们这样的民间艺人也有一个广阔的舞台。”

下一步,高新区(江海区)将全面铺开“人才强基工程”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方案,推动礼乐街道、江南街道人才驿站建设,同时加强对各街道“人才强基工程”的指导,发挥各街道本土优势,激活基层人才工作潜力,加强人才工作的上下连通,以全链条人才载体平台为依托,以优质人才服务为保障,推进人才工作加速发展。

新闻推荐

江海区启动油湾片区改造

江门市及江海区相关领导为项目举行启动仪式羊城晚报讯记者陈卓栋,通讯员梁云峰、谭耀广摄影报道:15日上午,江门高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