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医药发展“一池春水” 江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焕发新光彩
江门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元末明初,江门市区形成圩集,人民防病治病,全靠中医中药。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江门,涌现了众多名中医以及新会陈皮、王老吉凉茶、源吉林甘和茶等知名中成药。
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江门市中医药文化传播迈出新步伐:全市各类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累计接待全球各地参观人数超450万人次;在海外成功举办中医药专场推广活动,以侨乡优势助推中医药海外传播。
展望未来,江门市把弘扬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强市建设重要内容,激活中医药文化资源,把中医药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通讯员宁麟
A
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热气?喝点凉茶降降火吧!”喝凉茶、煲老火汤、做药膳、看老中医……中医药文化已经渗进江门人的骨髓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同时,贴三伏灸、吃岭南四季膏方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
岭南气候湿热,自古以来,江门人就养成了用中草药调节身体的传统。江门人特别重视养生保健,促成中医药在这片土地上“长盛不衰”,硕果累累。
正宗的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以及源吉林甘和茶创始人源吉荪皆出自江门鹤山,为此,在2013年鹤山还被授予“中国凉茶之乡”称号;开平人潘氏兄弟研制潘高寿川贝枇杷露;新会陈皮为“广东三宝”之首,历经900多年沉淀,香溢四海,成为道地南药的标志性品种之一……
“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江门,治未病的中医药氛围浓厚,由中医药引入的养生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膳食里。在江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凉茶铺,民间还喜欢将鸡骨草、槐花、木棉花、车前草、白茅根等药材入汤,药膳文化已成为江门饮食一大特色。
2009年12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正式成立,是广东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试点单位之一。该院治未病科主任任小红说,治未病科本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成为五邑地区中医治未病的高水平平台,努力让群众少生病、不生大病、病后防复。据统计,2019年,该科开出处方药26376帖,服务患者超2.5万人次。
传承中医,弘扬国粹。中医类机构在五邑大地“遍地开花”,除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以及各市区的中医院外,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中医药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截至2019年底,江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
B
深耕厚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从神农、黄帝时期到清末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医的生平、著作和事迹;方剂歌诀、中医方剂一一展示;岭南凉茶和药膳文化,以新会陈皮等为特色的五邑地区特色中医药文化;一株株中草药,被制作成浸制标本置于透明玻璃瓶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VR虚拟影像体验、360°全息投影技术、AR药材展示等新媒体技术……在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中医药展览馆内,参观者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近距离感受中医药之美。
作为“江门市中医药科普示范基地”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以岭南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展览馆和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为载体,向侨乡人民展示中医药文化,这里是公众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培训中医药技能的重要基地。
日前,紫茶小学的“百草千方园”正式揭牌。在这里,学生在中药师的指导下种植中草药苗,在耕种中体验劳作的乐趣,建立对中草药的认知;在古色古香的读书角,阅读中医药文化相关书籍,开阔眼界。接下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将从指导中草药种植、标本制作等一系列趣味课堂着手,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兴趣。
少年学国粹,书香伴药香。江门市正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中医药的种子播种在青少年的心里,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江门市正推动“中医话养生”“少年国医班”“妈妈推拿班”等系列活动,下一步,将向中小学生推广中医药经典故事微电影。
除了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外,江门市有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让更多市民认识中医药、爱上中医药。
近年来,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示范单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基地)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恩平山泉湾温泉城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还积极探索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旅游、休闲、娱乐的融合,重点打造大田森林小镇、陈皮村陈皮小镇等康养休闲度假小镇。
一项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举办,一个个教育基地的建立,一个个康养休闲度假小镇的打造,都是江门市中医药文化宣传的窗口,将中医药文化深耕厚植于江门人心中。
C
保护传承
激活中医药文化资源
千百年来,中医药已经深深融入江门人的生活里,而如今,江门人的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迈开了更大的步子,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让中医“活起来”,让文化自信“传出去”。江门中医药文化在不断传承创新发展之时,也成为了江门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
江门市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承办“国侨办中医关怀团”项目,江门市中医专家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苏里南、委内瑞拉、秘鲁、美国、墨西哥、多米尼加等多国侨胞送上健康服务与关怀,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国务院侨务办的高度肯定和当地侨胞的热烈欢迎。2018年,江门市在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世青会,进行中医药专场推广,利用侨乡优势,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将五邑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辐射至海外。
激活中医药文化资源,必须把中医药文化保护好、传承好。目前,江门市有新会陈皮制作、蓬江余氏针刺三法、台山马氏中医推拿按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018年,“余伯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落户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科。该科对五邑余氏针灸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推广,以让更多患者受益。多年来,五邑余氏针灸流派解疑难无数,救顽疾甚多,享誉海内外。
中医药抗“疫”,彰显“大医精诚”精神。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江门市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防控专家组,一批批中医药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精神,其背后不可或缺的正是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中医药全过程参与治疗江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症状改善率100%,重症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出院,实现零死亡。
守正创新,江门市中医药文化正焕发新光彩,“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闻推荐
获得大赛一等奖教师领奖。江门日报讯(记者/梁丽琴通讯员/柯小媚)“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