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沙堤不复再 紫水美景入眼来
“数间茅屋闻溪芷,散发渔翁卧居此。日暮钓舟自往还,云白山青水光紫”,这是明代诗人高曰琏为新会紫水河所作过的《紫水渔舟》。源远流长的紫水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会儿女,它是新会人的集体记忆和情结所在。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令紫水河一度沦为臭水河。自2016年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拉开序幕后,新会区通过开展污染源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措施,让紫水河逐步重现往昔紫水渔舟风光。
昔日避之不及今日乐游其间
紫水河位于会城街道西部,承接圭峰石涧的溪水,自北向南流入潭江支流。“沙堤紫水清”是新会人编到民谣里世代传颂的旧“新会八景”之一,凝聚着当地人的共同记忆。
紫水河源远流长,使得河两旁的地名也带着“紫”色:紫竹里、紫源村、紫盛村、紫水村、紫华园、紫云观等。岁月如水,往返不息。如今,紫水河两岸繁荣依旧,人来人往间,大家都不可避免向这条身边河多看两眼。
今年40多岁的紫盛村居民赵先生说,这条河有着自己满满的童年回忆,以前在河里用渔网抓鱼、用竹篸捞蚬等,“后来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这里的,我朋友都笑称我住在臭水沟旁。”赵先生打开手机,搜出几张以往的照片,只见墨水一样颜色的紫水河上漂满浮萍和垃圾,令人避之不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紫水河两岸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厂、商铺、饭店沿河而建。由于截污工程的不完善,仁义、永安等区域的生活污水和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污水相继流入河中,日积月累之下,紫水河的水变得越来越黑,越来越臭。诗意的逐河栖居变成了羞于打开窗户。沦为黑臭水的紫水河成了周边群众的一块心病。治理水体,恢复“沙堤紫水清”的美景,也就成为当地群众迫切的愿望。
据新会区城管局给排水股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消除紫水河的黑臭现象,新会区实行“水岸联动”,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农业污染源整治、垃圾污染整治、水系调度、截污纳管、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分散式污水处理等项目。此外,当地还建立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和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发动村民对破坏水体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之后,“紫水”终又“东来”,紫水河黑臭整治初见成效。
“现在水质改善好多了,以前我们接送小孩上下学,都嫌臭不往河边走,现在闻不到臭味了。”赵先生说,每当夜幕降临,紫水河两岸,又出现了沿河散步的情景。
水清岸绿鱼翔诗意美景待归
历史悠久的紫水河,河净景美,孕育出一方“紫水文化”,当地历代文人墨客甚至用“黄云紫水”代指新会,足见紫水河在新会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和情结之深。
紫水河作为地标式的河流,家住紫水河畔曾是世代新会人的骄傲。68岁的黄先生20世纪80年代安家在紫水河边的西湖新村,一直居住至今。说起自己当年能从乡镇搬到这里来居住,黄先生还是满脸骄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黄先生期盼着政府这次实施的水系治理工程能让紫水河再现昔日荣光。
美丽的紫水河还有属于她的传说。水底有一块巨石酷似鲤鱼,是鲤王。大群鲤鱼从老远赶来朝拜鲤王。因此,紫水河里鲤鱼特别多,吸引大量的渔舟在紫水桥下捕捉鲤鱼,所以才有了“新会八景”之一的紫水渔舟。
如今随着水质变好,现在紫水河里的鱼也慢慢多了起来。涨潮时,沿着岸边而走,随处可见鱼儿游弋其中,适逢放学,还偶可见有学生顽皮地投零食到河里戏弄鱼儿。
“沙堤紫水发源长,产出鲜鱼味特良。自昔渔舟桥畔泊,钓游乐趣在濠梁。”民国时期的这首《紫水渔舟》写出了紫水河河净鱼鲜现象。
溯游而下,紫水河下游河面开阔,汉白玉雕栏,垂柳依依轻拂水,一派原生态景观。新会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里正在推进碧道建设,将依托水域、岸边带及周边陆域绿地等构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再现紫水渔舟美景。
文/图林立竣城管宣
新闻推荐
现场秒杀活动。分享交流环节。秒杀商品。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吕胜根梁爽通讯员/冯丽欣刘云飞)“321,上链接!”“抢完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