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让示范区的“脉络”真正活络起来
□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
近日,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江门职院经管学院、市经济学会联合召开建设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理论研讨会,旨在集聚智慧,以新发展理念,为推进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提升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形成“三区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智力支撑。
会上,在此前征文中获奖的作者代表及江门市社科专家学者轮番作分享交流,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碰撞出启迪未来的思想火花。
汇聚智慧
所征集论文成果丰硕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确定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以来,市委多次进行工作部署,出台《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
在此背景下,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江门职院经管学院、市经济学会积极谋划此次研讨会,于今年5月联合下发征文通知,并邀请省、市社科专家进行评审,最终评出一等作品2篇、二等作品5篇、三等作品10篇、优秀作品16篇。会上,领导嘉宾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从征文情况来看,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征文作者不仅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有高校老师、在校学生等,社会参与广泛。”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导、五邑大学校长助理、经管学院院长、教授王鹏表示,本次研讨会所征集到的论文绝大多数观点新颖、论证充分、逻辑缜密,成果丰硕,达到了汇聚智慧、交流思想的预期。之后,这些论文将编入《谋融合创示范》论文集,作为本次研讨理论成果供市有关部门参考,扩大学习交流范围。
思想碰撞
为产城融合建言献策
“建议将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列入江门市"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明确产业布局、建设重点、任务目标。”研讨会上,作者代表、市委政研室博士丁丹建议,要理顺示范区管理架构,在指挥部和工作专班的基础上,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部门目标责任、平台建设责任和企业产业培育责任,形成市直与相关市(区)的合力,确保快速有序建设、错位协调发展。
市委党校副教授张福春从人才与产城融合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了江门市人才供需现状,并给出对策建议。“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是硬币的两面,江门人才资源受到大湾区发达城市虹吸效应影响而流失的同时,也迎来溢出效应的机遇。”他表示,发达城市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会引起制造业向外流出,江门拥有优良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可以吸收发达城市制造业和制造人才的溢出,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向发达城市单向转移的损失,进而和这些发达城市构成产业和人才上的移位与配套发展。
会上,五邑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吴淑娟、江门职院经管学院教师陈若梦分别围绕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度,以及中心城区可达性对产城融合的影响进行分享。吴淑娟认为,江门市产城融合度整体呈增长态势,建议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示范区各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陈若梦建议,除了加快路网建设,应进一步完善距离示范区中心较远组团的公共设施建设,增加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留住人才,让示范区的“脉络”真正活络起来。
“江门市各产业平台、园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提质升级,例如蓬江产业转移园区应充分利用临近中心城区的特点,大力改造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公园式产城融合园区。”江门职院副院长、教授蔡勇认为,提升产业园区等平台质量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江门市要充分利用传统制造业技术基础、产业工人素质、制造能力等较好的优势,深耕制造业,大力发展包括研发、设计、仓储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农行江门分行开展反洗钱宣传月活动 引导社会公众增强反洗钱意识
为普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增强反洗钱意识,自发抵制洗钱犯罪,维护自身利益,11月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