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
有一个榜样引领,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让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麦早媛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学研究的内容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还建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文化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
有效地开展古代诗歌教学
中国古代诗歌本身就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文化的优秀遗产。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艺术概念及和谐的音韵脱颖而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古代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以便学生可以体验这首诗的节奏之美;其次,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加深对诗人的理解和写作经验。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进行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艺术意境,增进学生对诗歌韵律美的认识,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抓住诗词字眼进行整体感悟
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应该教学生从关键词开始,教他们正确理解诗词韵律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教《宿建德江》这首诗时,应注意关键词的解释。教师需要为学生做示范性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并谈论自己的感受,同时教给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诗句。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更深层次的启示:“诗人为什么要说客愁新,不是客愁旧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陷入沉思。重新阅读诗歌后,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言有尽,意无穷”。古代诗歌之美在于隐含的艺术观念,在其中蕴含着古代人的忧愁之情,让人读起来非常有意境。诗中有留白的部分,这一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来体验诗人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种与内容相关的氛围,以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从而有助于他们学习古代诗歌。
例如,陆游的《示儿》可以通过想象来学习。《示儿》是陆游临终前的绝笔,表达了诗人去世前对其国家的担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诗歌和情感语调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第一句中的“元知”和“但”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家国未来的关注。尽管诗人知道死后一切都空无一物,但他的内心依然无法放下对国家的忧愁。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果你是陆游,你弥留之际会怎么想?想告诉亲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评价,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合理想象,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节奏的美,还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画面感、音律美,让学生掌握诗歌中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
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当谈到《大学》时,大家都会想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句子,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在《大学》中有所体现。
《大学》所倡导的最杰出的品质是美德、仁慈和善良。开篇第一句就能看出崇高的道德是最重要的。此外,《大学》中弘扬忠信诚意也有多次提到。在阐释“诚其意”的时候,提到一个真正的君子必须诚实、坦率,即使独自一人也要保持君子风度。诚信的缺失正成为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现象,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引入诚信教育是积极有益的做法。
通过让学生诵读《大学》,让他们感受到榜样的魅力。有一个榜样引领,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让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嘉敏通讯员/台教宣)为推动学校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切实让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