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一眼看“透”江门站 匠心独运筑精品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毗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25.45万平方米,规模达到8台20条线,是珠肇高铁、深南高铁、江湛铁路、深江铁路、广珠城际、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等7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交汇站,同时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线接入条件。建成后的江门站是珠中江地区始发线路最多、站台数量最多的铁路枢纽站。据预测,客运量近期1261万人次、远期2607万人次,其中中长途客流近期250万人次、远期420万人次。江门站融高铁、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以及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各自区域立体布置于站房两侧并且相对独立,实现“百米内轻松换乘”。此外,江门站工程布局遵循“以流为主、到发分离”的原则,旅客流线设计采用“上进下出”的模式,高架层进站,地下层出站。配套7条长约2.1公里长的集疏运匝道,连接江门站各功能区和江门大道,公交、长途、社会车辆、出租车各自区域相对独立,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人车分离”的设计理念。
江门站的建设过程历经四大技术战役,众多劳动者积极发扬工匠精神,攻克四大技术难题,一步步实现了江门站从无到有的变化。与此同时,江门站还匠心独运,大到进站大厅“生命之树”造型、候车大厅树叶形状吊顶,小至幕墙玻璃“小鸟生命”图案、绿植葵树的摆放,处处以特色风情、文化历史等元素为基础,将江门地方景观与侨乡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看特色
江门站的文化元素
生命之树
进站大厅“生命之树”建筑造型以“生命之树,小鸟天堂”为主题,用现代化的建筑语言展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根根流畅仿生的精美结构从底部破土而出,呈交叉编织状向上,在顶部形成开枝散叶的树冠,描摹榕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的雄奇景象。寓意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也体现出人文和谐共处、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
凤凰图腾
“生命之树”编织筒采用吊顶棱形透光膜,让自然阳光洒落在白色外漆的枝条上,形成错落有致、富有流动感的光影。采光膜正对应的地板位置增加满屏凤凰图腾设计,象征江门站不仅“筑巢”,还将“引凤”。
碉楼装饰
江门站将江门特有的碉楼、洋楼、骑楼共存的建筑特色文化融入商业夹层,在现代气息的站房中融入侨乡元素,通过文化空间的构建,提高站场品位。
铝板印花
高架候车室两侧商业夹层铝板特意邀请美术专家设计,对比尝试多种效果,融入新会葵艺和开平碉楼图案印花点缀,水平方向均匀分布,让整个江门站“侨味”更浓。
其他细节
“生命之树”两边的玻璃蚀花处理以本土小鸟天堂景点为内容,生动展示珍稀鸟类的优美体态;地面拼花图案也很好地展示了“生命之树”的设计理念;高架候车室内摆放绿植葵树代表本土葵艺文化;售票大厅、出站大厅统一沿用树叶形状吊顶设计,情怀风格贯彻如一;出站大厅承重柱上布满台山梅家大院、冯如设计的飞机等五邑文化标志……
看门道
江门站的四大技术战役
自2018年7月全面动工以来,历经2年多的建设,江门站在一片泥泞之上拔地而起。在近千个日与夜当中,最高峰时期近2000名工人同时开工,从桩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建设,从钢网架提升到装饰装修作业,众多劳动者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积极发扬工匠精神,攻克四大技术难题,一步步实现了江门站从无到有的变化。
战役1
桩基础施工
最深达地下约50米
施工初始,江门站所处地区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地下淤泥层平均厚度约15米,给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桩基础作为整个站房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施工质量不允许有半点瑕疵。稍微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质量问题。”中铁建工集团江门站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王敏帅说。
为此,各参建单位前期组织多次试桩施工与总结,并邀请专家进行施工指导。经过多次改进和完善工艺,江门站解决了成孔难、沉渣厚、成桩难等诸多问题,确保了施工质量。
“为最大程度规避淤泥层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不惜成本把桩基打到地下最深约50米,让整个站房"站"得更稳,打造精品工程。”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站房工程部部长詹少强说。
战役2
主体结构施工
单跨最大长度达22米
江门站站房占地约4万平方米,进深约250米。江门站主体结构整体跨度大、单层高度高、型钢梁柱节点复杂。其中,单跨最大长度达22米,单层支模架最大搭设高度为10米,单个梁柱节点钢筋安装方式最多有5种。
“我们经过多次设计核算,江门站选用了安全性能高的盘扣高支模体系,并在支模架搭设初期进行多次试块试压,确保其所承担的施工动静荷载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王敏帅说。
此外,对于复杂的型钢梁柱节点部位,江门站项目部将节点的图纸深化、BIM建模及钢筋翻样等工序相结合,确保钢筋下料准确和施工质量,如期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任务。
战役3
钢网架提升
支点高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
根据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的部署,高架候车室整体划分为4个提升单元,提升高度约16米,每个单元重达600吨到800吨不等,均采用楼面拼装。
复杂的钢网架拼装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为此,施工方成立了科研小组,认真研究和论证各项施工方案。其中,科研小组在钢结构整体提升方面完成了《大跨度钢结构编织筒整体提升施工工法》《大型铁路站房复杂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钢网架提升过程中,施工人员利用计算机控制液压技术,动用几十台液压油缸同时作业,全程数字化操作,支点高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完成了重达数千吨的主体钢结构施工提升。”王敏帅说。
战役4
“生命之树”提升
总体重量达1500吨
“"生命之树"是江门站的门面所在,具有造型独特、节点复杂、跨度大等特点,总体重量达1500吨,施工、安装过程中还面临环形双曲面、不规则焊接等难点。”王敏帅介绍。
施工前,江门站项目采用BIM技术建立钢结构编织筒模型,通过建立虚拟的三维模型,模拟施工、预拼装及计算分析,充分协调设计、优化方案及施工的一体性,利用钢结构整体提升吊装施工方法,优化调整对重点部位及各专业的穿插碰撞。
施工中,150余名工人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历时50天拼装完成。提升过程中,在电脑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的帮助下,历时14小时,完成了高度17米、跨度60米的提升。
□文/图毕松杰周华东杨胜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通讯员/江社保)参保人到龄退休了,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吗?申领养老金需要准备什么?到龄退休按月领取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