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贴心购书体验,探索多元化经营 江门实体书店逆势求突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实体书店受到重创,重回到2015年前的行业低谷期。
今年上半年,江门一些书店几乎有一半时间处于停业状态,经营受困。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困境,无论蓄势待发还是迎难而上,江门实体书店都没有停下探索、开拓的脚步。
如今,实体书店正成为当下城市建设、文化发展、产业升级的一个公共话题。同时,实体书店也是维系全民阅读的重要纽带,让全民阅读更接地气。那么,江门实体书店如何逆势突围?近日,记者走访江门市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书店,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以及经营背后的故事。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易航
故事1
深耕少儿图书市场
“今年年初,本来新春开学是图书销售旺季,受疫情影响,书店经营进入低谷。3月,江门购书中心重启后,门店客流仍寥寥无几,销售一落千丈。”谈及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影响,江门购书中心副总经理高振荣如是说,在政府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激励下,江门购书中心在5月—6月迎来了一波小行情,但整体来说,今年销售情况不太理想,预计营业额只有去年的七八成。
作为国营实体书店,江门购书中心经历了书店发展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书店还是国家事业单位,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到了1999年,书店开始转企改制,社会经济效益兼顾,这个阶段是我们发展壮大最快的时期,由原来的十多人发展到超两百人的企业,经营面积也翻了近百倍;2007年,受市场化经营的冲击,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江门购书中心受到挑战,开始引入培训、茶酒、日用品等多元化商品经营;2015年之后,受互联网冲击影响,人们的购书方式改变,实体书店经营跌到谷底。”对于实体书店的发展变迁,高振荣历历在目,他说,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市场化的潮流中脱颖而出。
社群营销、网红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出现后,给实体书店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些年,江门购书中心成立了多个不同类型读者的服务群和活动群,除了提供咨询服务和线上购书服务,还不定期发布读书活动信息、促销优惠信息等,增加读者的粘度,多渠道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促进线上商城的销售。
教育理念的推进和国家二孩政策的红利,也让高振荣看到了未来少儿图书市场的潜力。“旺豆幼教体验馆和"海豚360伴读计划"项目引进后,市场反响特别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幼儿产品,例如母婴产品等系列商品。”高振荣说。
故事2
创造贴心购书体验
“今年书店经营太艰难了!”以中小学图书经营为主的大一书店,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几乎为0,同时又要担负起3家店面的租金,该书店创始人张鸿无不感慨地说,“不想办法,后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窄。”
张鸿告诉记者,书店的黄金年代是在1992年前后,他当时在老江门一中(现景贤中学)旁开了一家书店,专门做学生的生意,那时候还叫“第一书店”。2000年,“第一书店”改名为“大一书店”,再后来,随着书店向好,大一书店从蓬江拓展到新会,从1家变为3家。张鸿告诉记者,“书店去掉了"第一"的头衔是为了回避锋芒,而取名"大一",则是因为书店主体读者为学生,为了激励他们要比"1"多一点,更上一层楼。”
正当张鸿打算将书店做大时,电商冲击给他来了当头一棒。“读者们在书店挑选书,回头就到网上下单了。线上书店的零售价格比我们书店批发价格还要便宜,你说我们怎么竞争得过?”张鸿感慨万分,“3家店每个月的经营成本非常大,奥园店现在每个月都亏损约七八千元。”
面对持续亏损问题,大一书店正在构建与上游出版社和下游文具店的合作关系,在供应链上寻找突破口。“目前,我们是众多品牌图书在江门区域的代理,与80多家文具店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定程度化解了燃眉之急。”张鸿说,他们在蓬江和新会分别成立了江门市竹马文化有限公司和江门市大一文化有限公司,用于推广国家部编版必读书目和国学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并提供图书馆采购和后续配套服务。在保证图书正版质量的同时,为顾客读者定制个性化的图书采购方案,提供网购无法比拟的贴心购书体验,这是我们实体书店的发展出路。
故事3
探索“书店+”经营模式
“对于民营实体书店而言,现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环球书局掌舵人颜超表示,书店天生就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书店不是图书馆,大众不能因为书店的文化载体,就忽视了它同时也有商业属性。
1994年在新会成立的环球书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在电商开始盛行的2013年,环球书局3家门店合三为一,整合成1家书店;而在“全民阅读”的倡导下,2015年,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装修提颜后,经营面积也由300平方米扩展到1200平方米;今年国庆,环球书局再次调整经营策略,把门店整体搬迁到商业综合体美吉特广场,探索“书店+”模式。颜超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书店颜值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舒适,但盈利额并没有实现正向增长。”
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环球书局才逐渐恢复营业。颜超表示,书局营业额主要来自图书和非图书两大类,其中文具、文创、餐饮、培训在内的非图书业务超过了营业额的40%,而受疫情影响培训业务目前仍未开放,截至到目前,营业额不到往年同期的60%。
面对愈演愈烈的电商竞争,近年来,环球书局正探索“书店+”模式。江门环球书局把咖啡文化、公益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培训、文创产品等融进书店,实现多元化经营。颜超告诉记者,“书店+”模式即书店的经营主体是图书,而营业构成可以是非图书。现在,购买书籍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实体书店光靠书籍很难盈利。但是,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书店,实体书店真正的目的是普及阅读,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全民阅读和文化交流中。
故事4
旧书零售辞旧迎“新”
在蓬江区新华路,有一家如周围骑楼一样具有年代感的书店,它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名称——收获。收获书店隐藏在长堤风貌街附近曲曲弯弯的巷道内,24年来坚持走旧书零售路线。这里旧书大部分已经停止出版,甚至还有民国及年代更久远的书籍。很多江门人从小来这里淘书,收获书店成为了他们成长的记忆。然而,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疫情到来引发的困境,让这家书店的创办人林至诚深感危机四伏。
“1996年,书店刚创办时还处于书业的黄金时期;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开始流行,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开始出现;随着电子商务出现,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络书城直接对实体书店经营造成影响,书店盈利每况日下;今年遭受疫情影响,营业额跌到了历史谷底。”回忆书店近些年的发展,林至诚眉头深锁。
2020年2月初—3月初,收获书店基本处于停业状态,直到3月中旬在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的的情况下有序开业。然而,那段时间书店基本是门可罗雀。“前几年,我们书店收支还能相抵,维持正常的运转。而今年直到现在,书店的经营仍然是每月亏损,甚至连1000元的租金都赚不回来。”林至诚无奈地说,“幸好我们是家小店,没有请工人,也没有分店,全靠自己打理。”
如今,收获书店的接力棒传到了林至诚儿子林韬手中。作为90后他对书店经营有一番辞旧迎“新”想法,他利用小红书、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将旧书文化、收获书店传播出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里。“去年,我尝试把书店的照片放在小红书上,收获了较高关注度,阅读量近9000人,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周末过来打卡、拍照。有了流量和曝光度,书店自然有了人气。”林韬说,最高峰的时候,书店内外都挤满了读者,书架间的道路显得更加狭小。
虽然不确定人气会给书店带来多大的回报率,但林韬认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扩大了:“流量并没有给实体书店带来经济效益,但有效地传播了收获书店的旧书品牌。面对未来互联网的冲击,线上书店只会越来越多,而实体书店只会越来越难做,这种趋势实际上倒逼实体书店应办得更有特色。未来,我们将在书店内外进行重新装修、彩绘,将融入年代感的旧物、文创与书店结合,打造"旧书"文化品牌。”
观点
多元化经营
实现“1+1>2”
多家书店的经营者向记者表示,如今书店缺的不再是人流,而是买书的读者。“实体书店逐渐变成了半公益性质的机构,读者在书店选书,记下书面和货码,回家再到网上淘宝。”一经营者说,人们对书店提供公共服务的理解,正在成为压倒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希望人们给予实体书店更多宽容。
实体书店也正在尝试寻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应之间的平衡。“什么样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盈利,这一点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无可否认,多元化经营是趋势。”颜超说,“餐饮、讲座、培训等非图书业务的尝试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将在多元化经营上进行更多探索,迎难而上!”
林韬观察到,盈利的实体书店,大多数是复合型经营,只是不同业务的比重不同以及书店背后的属性不同,因此呈现出来的业态有些不同,而他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不同书店之间的区别会越来越明显。
“书店只有发展多元化经营,加入更多的其他文化元素,才能实现转型。而对于实体书店而言,需要探索到底什么样的元素更符合自身定位,更能与原业态契合、融合,实现1+1>2的效果。”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国功表示,实体书店是维系全民阅读的重要纽带,当地政府应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确保有影响力、有效益的书店活得更久,在当地形成带头作用,让经营者对行业有信心。
新闻推荐
江门典当行业如何化危为机? 业内人士认为,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在线业务
古老的典当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商业模式变革与更新加速,古老的典当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今,典当行业受到冲击,增速放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