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与陈三官 陈三官历史考略

茂名日报 2020-10-22 07:53

郑显国

冼夫人一生所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是与其部下几位将军的忠心辅助分不开的。遗憾的是,对于她的几位家将,正史里没有记载,只有地方志有简略记述。而地方志记载的也多是只有姓没有名字,而有姓又有名字的只有陈三官一人。对陈三官的历史,志书也是记载甚少,我们只能从一些记载和传说作逻辑推理,作简略考证。

一、陈三官的籍贯

清道光《电白县志》卷二十一和光绪《高州府志》卷五十四载“隋冼夫人开府置官属,史惟载长史张融,不知何县人。相传有甘盘廖祝四将甚有智勇,佐成武功,今庙中塑四将军像者是也,又有一巨将姓陈,三桥人,毅勇刚直,屡著奇功,今霞洞夫人庙犹塑其像,乡人称为陈三官。”

从以上记载可知,有正史记载的只有长史张融一人,记载较详细的冼夫人家将是陈三官。陈三官是三桥人,即他的故里在三桥,这三桥在原电白县羊角镇三桥村,即今茂南区羊角镇三桥村。府、县志的记载具有地方全史的效应,不是传说,而是确实的。因为,陈三官的坟墓至今还在,就在今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三桥村三甲岭。笔者曾亲自前往该地瞻仰了陈三官墓,此墓坐西北向东南,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陈族后人重修,为陈三官与其姐的合葬墓。墓碑高50厘米,宽30厘米。墓碑上写的“陈大官”就是陈三官,陈三官在家里排行第三,(在冼夫人五大家将中也排第三)从小称陈三官,而墓碑称“大官”是因他跟随冼夫人征战升为大将军。而且按男丁计他也是大儿子,所以墓碑尊称为“大官”。至于为何与其姐葬在一起,这有一个特定原因。陈三官成为冼夫人家将后,长期离家,父母又早逝,家业都由大姐负责看管,故没有出嫁。冼夫人逝世后,陈三官回到三桥老家,过着悠闲日子,在一次上三甲岭打猎时猝死,其姐闻讯赶到也哭死在弟身旁,族人把他们葬在一起。到了清同治三年,广东省的封建统治者把信宜陈金釭大洪国起义镇压下去,宣扬是冼夫人的神力相助,便向清廷上奏疏云:“恳请加崇封号以光祀典,再夫人开府时有长史张融,部下复有甘盘陈廖祝五将,虽勋名未附于青史,而传闻必颂其丹诚,请分别敕加封号。”(见光绪《高州府志》卷九)陈三官被加封为“有感得道”封号,清廷嘉其姐烈女精神,乃加封为“显应夫人”,因此,墓碑正中又有“敕封”和封号之字。这是与历史真实相一致的。

再者,除了存有坟墓外,还在离墓半里的猪仔岭曾建陈三官庙,在三桥村建有“姊弟庙”(陈三官庙)、在茂南区莲塘村也建有陈三官庙(此村多为陈氏居民)。从上述可见,陈三官及其籍贯不但有地方志明确记载,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坟墓和庙等文物实证。马克思说过:“只有出土文物,才是历史最可靠的见证。”所以,陈三官的历史是真实可靠的。

二、陈三官与冼夫人同属俚人

史实证明,陈三官是地地道的俚族人。因为从南朝至隋唐三桥一带还没有汉人,史志和辞书记载清楚证明了这一点。《辞海》(89年版)在俚人条注解曰:“俚,古族名,亦作"里人",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广东西南沿海即是从阳江至湛江市沿海县份,电白、茂南区等即是其中间的县份。而三桥所在的羊角镇、山兜丁村所在的电城镇就在这些县份中,三国吴万震所著的《南州异物志》载:“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王(不宾服)。”(《太平御览》卷一八五)。《隋书·地理志》具体载明:高凉郡,统县九,户九千五百一十七,(辖)高凉(今阳东、江城)、海安(今恩平)、连江(今电白)电白(今高州东南中部)、杜原(今阳西)、阳春(今阳春市)、石龙(今化州及广西陆川、北流边缘地带)、吴川(今吴川)、茂名(今高州西南部、茂南区)。”上述隋高凉大郡的诸县就是三国和两晋时代苍梧等郡的中央地带。广东西南沿海县份正是冼氏家族部落的腹地核心地带。清嘉庆举人崔翼周(霞洞人)所撰的《谯国夫人庙碑铭》曰:“南巴严束本支,困丁俱肃”证明南巴(今电白、羊角)是冼夫人母家冼氏本支居地。史载冼夫人的故里山兜丁村及陈三官的故里羊角三桥村正好在这核心地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八王之乱”造成汉人第一次南迁只局限在福建以北,远未到达广东。秦代派大军伐岭南留居的戍人只在珠江流域一带,未涉足粤西。因此,隋唐以前,广东西南沿海一带只有俚僚居民,至北宋后才全部汉化为汉人。从以上记载证明,冼夫人与陈三官同为俚人。

三、陈三官是冼夫人的得力部将,屡建奇功

在南朝齐代,羊角三桥一带当时地属越州永宁郡,这永宁郡地域北从电白罗坑、沙琅起南至陈村(水东湾),西至沙院、茂南区。因此,崔伟栋先生在《冼夫人》一书中称他为永宁人尚无不可。但到了梁代大通中梁朝在阳江建置高州后,羊角演变为南巴郡地,陈三官和冼夫人应是同时代人,都出生于梁初、中期,所以陈三官此时又称为南巴人。民间传说,陈三官儿时很艰苦。小时被道长带去浮山(今霞洞镇浮山岭)学艺,陈三官十六岁艺成下山,不久投了冼家军。这身世是否真实,无从考证,但崔伟栋先生为撰写《冼夫人》费尽心血,搜集了所有能搜到的正史、地志、稗史、野史、传说提炼而出,虽说是小说,但带有“历史”性质,不会是一点根据的影子都没有。能在民间流传一千多年,它本身就含有史实的合理成分。

羊角三桥村离冼夫人故里大本营山兜丁村只70里,而且同属俚人部落地域,同时,陈三官又练有一身过硬武功,深受冼夫人的赏识,因而成为家将。

对于陈三官的历史功绩,府、县志的评价是“毅勇、刚直,屡著奇功”。很自然,陈三官与其他四位将军一起,数十年如一日,紧随冼夫人左右,数千里征战,屡为先锋,东上江西灨石平定侯景、李迁仕之乱;多次上广州解围、平乱;又至梧州、藤州、玉林;南下雷州、合浦、海南都为前驱。可以说,冼氏所立下的丰功伟绩,都有陈三官等部将的一份功劳。至于如何在各次历史事件、各次战役战斗中体现“毅勇刚直”、“屡著奇功”,因缺乏历史记载,也不可能像今天那样有详细的记录,所以无法找到这方面的证据。尽管如此困难重重,我们还是可以从各大历史事件中,从各种相关史料和民间传说中寻找蛛丝马迹,以唯物史观作出逻辑推断,得出合理的结论。下面试举几件历史事例体现陈三官的历史功绩概况。

在平定侯景、李迁仕之乱后,冼夫人继续平定本土的叛乱。冼夫人率领庞大船队对齐安郡落金岛(今台山市川岛镇)的海盗发动进攻。陈三官被分在由冼夫人亲率的40余艘战船的左路军中。在冼家娘子军将领夫辛遇到危险之际,陈三官奋不顾身冲上去战敌救下战友,把敌将打得落荒而逃,取得战斗的胜利。

冼夫人“梁大同(535-546年)初,请命于朝,置崖州”(明《琼台志》)。梁武帝批准她的奏请,经过多方筹划准备,于大同中期建置了崖州,恢复州郡在朱崖的施政。(陈雄《洗夫人在海南》)。建置崖州后,冼夫人继续率军彻底清剿负隅顽抗的部落叛乱势力。

承圣元年(552年)十二月,冼夫人誓师发军攻打从内地齐安郡落金岛逃亡朱崖(海南)的叛匪褚俭及其他叛乱部落。陈三官跟随冼夫人所率的中路军出征,由始至终都紧随夫人身后,成为贴身护卫。陈三官以超人武功与部落高手比武,一人战胜四员蛮将,压服骑墙部落俚洞,在迷马坡大战绝地逢生,多次使冼夫人化险为夷,在平定海南岛部落叛乱,收治海南行动中立下奇功。

平定欧阳纥叛乱,陈三官又建奇功。陈太建二年(570年)二月,广州刺史欧阳纥因不满职务变更,遂发谋反之心,冼夫人率大军联合陈朝大军内外夹攻欧阳纥。欧阳纥败守衡州洭口(今英德市的洭水入浈水之口)。欧阳纥水军用沙石填塞竹笼,放于水栅外,以阻塞官军舟舰进攻。官军和冼家军组织熟水性的士兵衔刀潜入水中砍破竹笼,然后纵大舰突破竹笼阵直入,大败欧阳纥叛军。此次平定欧阳纥之乱,陈三官同样为先锋参战。陈三官作为俚人,自小在家前的沙琅江游泳,捕鱼捉虾,深谙水性。洭口一役,他亲自带领和指挥水性好的士兵组成先锋队深夜破坏了欧阳纥的水军竹笼阵,为大败叛军,擒捉欧阳纥立下了奇功。

据传,陈三官与冼夫人孙冯盎友好,冯盎在唐初在霞洞扩立冯家村后,陈三官经常到冯家村去会见冯盎。因此,冯盎建立霞洞诚敬夫人庙(冼夫人庙)时,便塑造了陈三官像立在庙里。

综上所述,从地方志记载及文物实证、民间传说,证明陈三官是一个真实历史人物,他是冼夫人的一员大将,辅助冼夫人为国为民建立不朽功勋。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新闻推荐

银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承载其中的华侨精神激励台山人不负韶华、勇毅笃行

升级改造后的银信博物馆,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台山市作为侨乡,华侨历史资源和侨乡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台山市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