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承载其中的华侨精神激励台山人不负韶华、勇毅笃行

江门日报 2020-10-22 07:57

升级改造后的银信博物馆,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台山市作为侨乡,华侨历史资源和侨乡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台山市对银信文化进行大力挖掘、保护、研究和弘扬,使其成为台山旅游中最亮眼的元素。如今,银信承载的华侨精神影响着台山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激励着台山人不负韶华、勇毅笃行。

大力保护、研究银信文化

在台山,侨批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银信”,当地有一个研究、宣传银信的主要阵地,位于端芬镇的海口埠银信博物馆。

“银信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很丰富,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华侨的故事。”上个周末,来自珠海的游客甄先生到海口埠银信博物馆参观后,满意地说。自2017年“海口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落成以来,该馆便成为南粤古驿道示范点的精品项目。

在海口埠,银信文化保护与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紧密相连。2017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台山当地的银信文化,发动当地村民、高校教师、学者等社会力量,搜集银信原件数百份,建成银信纪念广场,修复了银信博物馆、古码头以及海口埠至梅家大院的河堤观光道,7.5公里长的南粤古驿道随之焕发新活力。

今年,海口埠银信博物馆再次进行升级改造,并在7月以新面貌重新开放。崭新的银信博物馆按照“圆梦之旅”“银信速递”“家庭最大”“情系桑梓”“复兴之梦”“文明之魂”六个展陈板块重新布置游览路线,馆内还增设了文创产品展示区,让游客对银信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除了筹建银信博物馆,近年来,台山市还坚持举办银信展、开展书信节等多元活动,让银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保护和研究银信文化,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近年来,台山银信收藏家李柏达与妻子黄仙花一起把百年碉楼打造成银信展馆——三益银信博物馆,收藏的银信累计达5000多封。他的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这是江门地区首枚世界邮展奖牌。

三益银信博物馆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聚。今年7月,暨南大学黄卓才教授团队的侨文化研究基地落户在此。原籍台山的黄卓才是暨南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他所带领的侨文化研究团队,目前有11位成员,包括5位博士(其中两位是副教授)、4位本土文化研究专家。

华侨精神影响越来越多台山人

“通过对华侨当年的银信、契约等的研究,我发现台山华侨很重诺言,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诚信。这对我自己的经营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台山一家网红民宿的负责人植成涛说。2017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植成涛来到台山梅家大院旅游,被这里的侨圩深深吸引。于是,他从中山市搬来台山梅家大院创业,与台山的缘分也由侨文化开启。

银信承载的华侨精神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台山人。台山市任远中学办公室主任赵景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结合台山银信历史教导学生。“台山华侨背井离乡,他们在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创业、勤奋工作之余,永远保留着一颗爱国爱乡的心,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一旦稍有积蓄,华侨们就靠着银信把钱寄回家乡,为家乡的修桥筑路、兴学育才、扶贫济困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山华侨书写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关于拼搏史、爱国爱乡史的壮丽画卷,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习台山华侨敢于拼搏、敢于追梦、敢于创新的精神。”他说。

“虽然现在没有银信了,但是华侨对家乡的感情不变,对家乡的支持一直不遗余力。今年疫情防控时期,海外华侨想方设法把资金汇到家乡,支持我们购买口罩、消毒水等,守护家乡群众的健康。”斗山镇横江村党总支书记黄伟明说。横江村是一条华侨村,有海外华侨约2500人。华侨们大力捐资,帮助该村建起了小学、中学校舍,村道陆续铺上了水泥,大大改善了家乡群众的教育、生活水平。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推进,海外华侨也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家乡对洋楼、书室的活化利用。黄伟明表示,将不辜负华侨的期待,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新闻推荐

大浪突出防御重点加强灾害防范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周德萌通讯员张青殷二辉)10月13日下午,大浪街道主要负责人率队深入辖区,检查防御台风措施落实情况和各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