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海宴“冬蓉王子”张劲超: 冬蓉月饼,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江门日报 2020-09-27 08:06

张劲超和他制作的冬蓉月饼。 ?刚刚制作出来的冬蓉月饼。 制作冬蓉的冬瓜一般在15公斤以上。 成品冬蓉。 张劲超正在制作冬蓉馅。 扫扫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有些味道带不走,有些时光留不住,有些乡音会远去,台山海宴出来的游子,中秋之际,最怀念的莫过于冬蓉月饼。

海宴镇盛产的灰皮冬瓜甘香清甜,经糕点师傅熬制加工的冬蓉如丝如缕、晶莹剔透、甜而不腻,更为此地一绝。鸿源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劲超人称“冬蓉王子”,于今年3月入选为江门市冬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闻着这股冬瓜味长大的。今年中秋节前,他比以往更加忙碌,除了赶制冬蓉月饼,还得张罗冬蓉制作技艺非遗展厅的建设。“冬蓉于我不仅是一门生意,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中,我总要为它做点什么。”他说。

结缘冬蓉

冬瓜味就是他的童年味

“买冬蓉月饼吗?选这个台山品牌吧,正宗!”江华路达兴月饼经销点老板是台山人,给客人介绍冬蓉品牌时,自有一股家乡给予的底气。

冬蓉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其晶莹剔透,软糯却不失其形,如鱼翅般丝丝分明,故又称冬瓜翅。相传,海宴有位老人在厨房用冬瓜煲糖水,可是老人只顾着跟邻居聊天,竟忘记了那在锅里沸腾的糖水。等老人回过神时,水早已煮干,只剩下冬瓜渣了。或许是因为冬瓜与糖冬瓜蓉的分量调得刚好,这些冬瓜渣甜而不腻,非常美味。老人灵机一动,把冬瓜渣当成馅料放入各种糕点中。随着时间推移,当地人都学会了制作这种美味的馅料。海宴人认为这是制作月饼最合适的馅料,这就是“冬瓜糕”(冬蓉)的雏形。随着时间推移,以冬瓜糕制作而成的冬蓉月饼,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月饼,占据月饼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中秋节台山人的首选,是台山美食的一张靓丽名片。2018年,该技艺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海宴,冬蓉馅的月饼几乎成了每家每户的中秋“标配”。记者走进海宴镇,在环镇路上,不难见到沿街的店铺、饼家门口挂着“冬蓉特产”字样。据张劲超回忆,最初海宴的冬蓉制作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家家户户都飘着冬瓜清香。张劲超家从他的父亲开始做冬蓉,到现在已经有30多个年头了。在张劲超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时,就跟着家人到冬瓜地里去,成熟的冬瓜比他个头还大。“每年5月,家里院子都堆了满地的大冬瓜,支着几口大锅,父亲和母亲请来几个工人,有人刨冬瓜、有人煮、有人熬,忙碌非凡,整屋子都是冬瓜味。”张劲超说,他长大后,一家人分工合作做冬蓉,卖给饼家做糕点。久而久之,他渐渐学会了冬蓉制作技艺,一眨眼就是20多年的老师傅了。

主流口味

冬蓉月饼是他的招牌产品

在老一辈眼里,冬瓜清凉解热,用作煲汤或熬制糖水,老少咸宜,是广东人夏天必不可少的食材。5月,一场黄梅雨让田间的冬瓜汲取了充足的水分,一个个穿上了灰白的外衣,“肚子”鼓鼓的,像个大胖小子,正等着瓜农的到来。“霜厚、个头大的是做冬蓉的好瓜。”张劲超介绍,达到标准的瓜一般在15公斤以上,一般采用的瓜单个都有20公斤重,“这些瓜纤维多,做出来的蓉才有型,不会熬成糊。”

张劲超把冬瓜冲洗干净,一刀下去,大冬瓜应声被劈成两半,露出雪白透亮的瓜肉。刨去瓜瓤,再用专门的刮丝刨把肉刮成长条,这一步才是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始,这一捧冬瓜条还要经过焯水、过冷河、压干水分等系列工序,才能进入正题——翻炒。

水分被挤压完全的冬瓜丝丝分明,纤维饱满,保证了它在4小时的熬制过程中不易糊烂。按一定比例,在锅中放入白砂糖、油,烧上一把文火,一场升华质变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搅拌、翻炒,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砂糖融化,晶莹剔透的糖浆与冬瓜紧紧相拥,冬瓜丝逐渐被染上了金黄色。翻、扣、甩、拉,师傅在一刻不停地翻炒,炒成的冬瓜蓉拉出的丝久立而不倒,如玉石般透亮,口感如翅。

张劲超说:“最后我们一般只能得到5%的成品,也就是说,20公斤重的大冬瓜,最后我们只能得到1公斤重的冬蓉。”

如此费时费力的美食,不但没有被时代淘汰,还成为制作月饼最合适的馅料。在海宴,它甚至还取代了广东较为大众化的莲蓉月饼,成了当地月饼市场的主流口味,它口感清甜,韧中带脆,连不喜欢吃糖的人都能吃。

2013年,张劲超开始尝试拓展家里的业务,除了制作冬蓉,还开始做起冬蓉月饼,稳扎稳打7年,鸿源城在江门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冬蓉月品牌。如今他的工厂正准备扩建,待产能提上来后,直营淘宝店也将提上日程。

矢志传承

专一是他对冬蓉的特殊情感

经过长久的传承和发展,冬蓉对海宴人民来说早已非一道食物那么简单,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对于大量海宴华侨来说,最怀念的莫过于家乡的味道。在海宴乃至台山,中秋节的味道就是冬蓉的味道,以冬蓉为馅料所制作的冬蓉月饼寄托着海内外台山侨胞对故土、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张劲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宴人,冬蓉对他来说有何意义?他对冬蓉的情感是怎样的?他用最质朴的语言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太熟悉它了!这么多年我都只做冬蓉一种馅料。”

记者了解到,从张劲超记事起,就是闻着冬蓉这股味道长大的,冬蓉贯穿了他的生活,不知不觉中,他对家乡冬蓉的情感早已根植入心中,无法割舍。他对冬蓉的专一,不止体现在专做一种馅料,也体现在他对技艺的追求。“这样做的话不够正宗。”“这样是不行的。”在向记者演示技艺过程中,“正宗”二字时时被他挂在嘴边。

中国人常说的“根”指的是家乡的传统文化,文化传承若断了,“根”便难寻了。近年来,台山市政府不断加强本地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如每年海宴都会举办冬蓉旅游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加上冬蓉凭着独特口感在食客中立下的好口碑,于是,口口相传,海宴冬蓉便“走了出去”。如今年9月,海宴冬蓉便先后走进了广东旅博会、东莞非遗墟市,一展风华。

今年3月,张劲超被评为江门市海宴冬蓉制作技艺传承人。接过这个沉甸甸的身份,他身上传承冬蓉文化的责任感又强了几分。“好的东西值得让更多人知道。”早在去年,他便开始着手计划搭建一个冬蓉文化展馆,把冬蓉相关的人文故事、制作技艺都展现给人们看。现在,这座展厅正火热开工。“我们可以在展馆里演示制作过程,还可以走进学校,让后辈知道老祖宗的智慧。”谈及此,张劲超眼中仿佛透着光,关于冬蓉传承,他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太多了。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王建华

文/图凌雪敏龚静

视频/谭熏清龚静

新闻推荐

台山红毛泥雕艺传承人曹锦锐: 让古建筑穿越岁月延续精彩

通过红毛泥雕艺,可以做出铁质感的艺术作品。徒弟陆小凤向师傅学习红毛泥雕艺。红毛泥雕艺的每一个步骤,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