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司法局精准推进依法治市,筑起社会治理法治屏障 制度供给加大 法律服务上门
股份制改革成为了近期来苏村村民热议的话题。任龙摄
■编者按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也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城市和乡村并存的社会。近年来,江门将社会治理放到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城乡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探索适应江门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即日起,《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开设“市域社会治理看侨乡”栏目,围绕市域社会治理开展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近日,行政执法“两平台”项目组新开发的PAD端“粤执法”功能在江门首发上线,这一新功能既具备手机端快速出击、科学取证的优势功能,又能兼顾执法人员电脑办公的使用习惯。作为全省行政执法“两平台”第二批试点市,截至9月初,江门已有128家单位开通了“两平台”执法账号,54家应用单位通过省、市平台顺利办理案件1796宗,有效破解了传统执法中实时监管难、办案效能低、办案质量不高、办案随意性大等难题。
社会治理,法治先行。近年来,江门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从立法、执法、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环节精准发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规范性文件出台前注重法律审核和把关,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管规范有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深入到全面依法治市的具体实践中,成为城市的共同信仰。
立善法
应急审核30件防疫规范性文件
回想起疫情最吃紧阶段,每日加班加点审核规范性文件的日子,江门市司法局规范性文件审核科(下称“规审科”)副科长温萍难言轻松。为了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温萍和同事们每天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审核急需出台的防疫类行政规范性文件。
“疫情期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按照规定,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发布之前都需要经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公平竞争审查等程序后,报规审科进行合法性审核。温萍解释,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时,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不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为此,江门专门制定出台《江门市抗疫临时性应急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指引》,针对防疫期间急需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容缺受理,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办时限。
简化了公示等审理流程,规审科仍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审核把关。收到文件后,规审科需要逐条审核文件的合法性,是否与上位法一致,是否与国家级、省级的法律法规冲突,是否减损相对人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等,这背后是大量的查询和核查工作。在疫情背景下,这项任务变得不仅繁重,而且紧急。温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晚上8时许收到文件,凌晨她完成了审核,第二天文件就发布了。她说:“在平时,一份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大概需要15至30天。”
《关于实行疫情管控“九个从严”措施的通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疫情期间,这个仅有4人的科室咬紧牙关,保证了制度供给的速度,为江门市依法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
在他们的支持下,江门市及时推出“九个从严”措施通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等抗疫文件,建立起“1+N”抗疫制度体系。在这一系列制度的指引下,江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成效明显,到2月17日,全市已有1470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60%以上。
“我们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底线保障。”温萍觉得文件审核这一环至关重要。如果规范性文件没有经过审核,将极易出现乱发文、乱管理以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市也无从谈起。
近年来,江门市司法局不断健全社会治理法规规范体系,为区域发展和城市治理立法提供法律保障。截至9月10日,该局今年累计审核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72件,其中有30件是防疫系列规范性文件。
强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城乡
张益新最近1个月已经跑了来苏村四五次。作为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的村居顾问律师,他正参与村里的一件大事——修改来苏集团成立章程,完成股份制改革。张益新的本职工作是广东良匠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几年前,他响应市司法局的号召,成为驻村律师,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时间到村里上班,把法律送下乡。
“只要他们有事能想起找律师寻求法律援助,我就很知足了。”在基层工作多年,张益新见证着村民的法治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拖欠工资、故意伤害、医疗赔偿……他为村民处理过形形色色的案件。张益新坦言,有些案件只涉及一两万元,放在律师事务所不一定有律师愿意受理,但对于村民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未来一年的生活来源。抱着一份为民服务的初心,他常常免费帮村民撰写民事起诉状,教他们在网上立案,告诉他们在庭上要怎么做,尽最大努力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从3月起,张益新又多了一个新的办公地点——鹤山工业城行政服务中心。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受阻引发了不少法律纠纷,江门市司法局公法科科长董德顺说,不少企业,尤其是刚入驻江门的外地企业,缺少便捷地向本地律师寻求法律援助的途径。为此,市司法局开辟了工业园区法律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律师进驻工业园区,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拥有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的鹤山工业城集聚了不少外地企业,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个试点。
每周一8时30分,张益新都准时出现在工业城。通过律师法律咨询窗口,他为企业解读办税、工商、劳动合同等法律条文,不少企业员工还会咨询婚姻、交通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在全民学习《民法典》的当下,张益新还不时忙着给企业讲课,将法律送到企业门口。
目前,江门市已经建立起由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语音平台三部分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群众可以在全市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及131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寻求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截至7月底,全市实体平台累计共接受法律咨询和业务办理超过5万件。董德顺介绍,明年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建成,届时,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项目都将入驻,给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郭永乐通讯员/梁颖媚)“文苑社区垃圾分类党员先锋服务队,成立!”近日,为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礼乐街道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