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聚焦“六稳”“六保”,守好民生保障服务底线 毕业“有工做”粮足“有饭食”
加装电梯后,家住高层的住户免去爬楼梯的不便。杨兴乐摄
身穿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下称“中车广东轨道公司”)的制服,毕业刚满两个月的梁文轩又回到了新会技师学院。和老师聊起工作现状时,他兴奋地说:“每月工资平均有6000多元。”在疫情之下,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梁文轩是该校今年1400多名毕业生之一,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在毕业前顺利找到了工作,走向社会。毕业即就业,新会技师学院今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反而成为不少企业的“抢手货”。该校党委书记、院长胡利平说,这主要得益于就业导向型的课程安排,以及疫情期间线上招聘等多种措施。
为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新会区多部门齐发力,联合学校、企业、市民等多方主体,灵活制定方案应对疫情。截至目前,新会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民生保障服务的底线。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乐业
近四成企业增加在岗人数
“我们的学生很受欢迎,不少企业纷纷打电话来要人。”说起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胡利平充满自信和自豪。
近年来,新会技师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双制”办学,坚持以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起一座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出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
就在一个月多前,中车广东轨道公司来学校进行了专场宣讲以及现场面试,140名同学参加现场面试,最终有71名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进入下一轮招工流程。面试官表示:“新会技师学院的学生上手快,很实用,希望今后能加强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符合企业用工实际的高技能人才。”
中车广东轨道公司是新会技师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目前,该校已与156家大中型企业形成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就业推荐、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技能等级提升、工艺改进、产品研发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尤其是如何将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两大难题对接起来,实现供需双方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新会区保居民就业、稳预期工作的关键。
对此,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联合新会技师学院和各大企业打好供需“互动牌”,今年6月至7月,组织了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海信宽带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知名企业到校宣讲。截至目前,新会技师学院98%以上毕业生已就业,专业对口率达75%以上,企业满意度高达95%以上。其中,92%的毕业生在江门地区重点企业就业,有力支撑了新会“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
数据显示,与去年第四季度末相比较,新会区39.5%的企业在岗人数有所增加,总新招人数10917人。在线下招聘暂停的背景下,该区还开设线上“大型公益网络招聘专区”,通过10场网络招聘达成就业意向8655人次,2596人成功就业。
与此同时,新会区大力帮扶贫困人员就业,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58243人次,实现就业2860人。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32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覆盖全部镇(街),下一步拟将平台延伸至193条行政村,加快推送招工、求职信息,为当地农民工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粮足
储备粮可保全区常住人口半年供应
走近粮仓,稻香弥漫。近日,新会区粮食储备管理公司正忙着轮换今年刚收成的夏粮。按照计划,该区今年需轮换5500吨稻谷,到8月初承储企业已有序组织任务推进。新会区储备粮可以通过智能仓储保管系统,随时随地查看粮仓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储备粮质量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新会区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强化政策性库存粮食数量和质量、粮食流通市场监管,确保全区粮油供应充足。
“新会区中心粮食储备库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仓容规模6万吨,储备粮规模可供本地常住人口吃半年。”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粮食与物资储备股股长刘君泉介绍,该局密切监测辖区内粮油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确保供需平衡、稳定价格。
新会区现有24间大米厂,疫情期间,该区鼓励应急加工企业先期投入生产,支持粮油生产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稳定粮食供应。“部分企业外地工人不能及时复工,企业就全家出动,帮忙生产、包装大米。”刘君泉说,新会区的粮油生产企业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老板亲自上生产线,包装、送货,只为满足市场供应。“价格不变、足量供应,他们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民生。”
供应链保住了,销售端也要打通。从大年初三开始,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属下国有企业所有放心粮油店全部开门营业,并提供无接触粮油产品配送到小区的便民服务,保障居民粮油需求得到满足,让百姓吃下“定心丸”。今年三四月份,放心粮油店累计服务群众1.8万人次,销售大米230多吨,食用油超10吨。同时,新会区按时开展春季库存粮油安全普查工作,开展粮食专项检查8次,上半年粮油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针对物价运行的新形势,新会区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对重点品种,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频次,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今年1—5月,该区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50多万元,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会区已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保粮食物资储备的制度,如《新会区区级储备粮轮换操作规程》《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防汛防风应急预案》等,为保粮食能源安全提供长效机制保障。下一步,粮仓将加快完成今年的入库任务,提前为周边省份洪灾可能造成的粮食问题做准备。
安居
老旧小区稳步推进电梯加装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居民对改善和提升住宅使用功能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加装电梯也成为老旧小区改造一项重要工程。
新会区明翠新村小区在十多年前建成,楼高大多在8层左右,没有电梯。家住该小区8楼的黄先生年过古稀,每天来回爬楼梯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早在2018年,黄先生得知部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成功实践,便牵头动员全楼10多户居民一起参与改造。
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指引下,黄先生带着业主们参观了新会第一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了解了他们的做法和费用分配方案。随后,他们综合广州等地老旧小区的做法,拟定了一套以面积和楼高为价格变动因素的方案来推动电梯加装:房屋居住面积越大,楼层越高,需要分摊的电梯装修费用就越高。
为了减轻业主的筹资负担,提高群众加装电梯的积极性,新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牵头制定了《新会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财政补助办法》。该局副局长梁万全介绍,符合条件的加装电梯,根据住宅的层数不同,可获得5万—10万元不等的补贴。去年11月,黄先生所在的楼栋完成了电梯的加装,总造价60万元。减掉政府补贴,他只需要支付六七万元,就能享受到电梯直达家门口的便利。截至目前,新会区累计有16台加装电梯完成了报批手续,其中4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安居宜居,是百姓所望,民生所归。疫情以来,新会区强化住房保障工作,严把“资格审核、监督检查、年审清退”三大关卡,保证住房保障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截至6月底,新会共向234户保障对象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7万元。6月29日,新会举行了2020年度第一批、第二批公共租赁保障性住房摇珠分配活动,为53户住房困难圆了“安居梦”。
住房有了保障,人居环境也在改善。去年,新会区会城街道建成了3个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会城街道党工委委员邓复威说,今年他们计划投入500万元,加建10个口袋公园;同时,多个老旧社区将完成排水等硬件设施提升,进一步提升市民安居的幸福感。“我们会把疫情拖慢的建设进度追回来,保住基本民生。”
新闻推荐
多家媒体组团采风 用笔触和镜头展现 “六保”“六稳”工作成效
采风团走进新会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林润开通讯员/陈继武)近日,新会区组织开展“新会六稳六保·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