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打响生活垃圾分类“硬仗” 探索站点选点、分布、建设经验
□文/图李雨溪张叶青
走进高新区(江海区)各村(社区),穿过美丽的城市公园、乡村巷道,不时可以看到设有四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宣传栏的垃圾分类亭,以及能够自动兑换积分、奖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从首批垃圾分类示范点成功上线到如今遍布城乡的垃圾分类点、垃圾分类元素,江海区动作频繁,具有江海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迅速。
在年初召开的江海区双重工作会议上,作为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子任务,该区提出要推动26个城市社区和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连片村)”的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任务,一场生活垃圾分类“硬仗”在高新区(江海区)打响。目前,该区不仅在全市率先建成拥有垃圾分类投放站点的物业小区,还率先建成垃圾分类中转集散站点,探索站点选点、分布、建设经验,及群众工作经验。
“阿姨,这是可回收垃圾,可放在这个桶里。”如今,在江海区明泰城小区,新设立的定点垃圾分类亭成了“新亮点”,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还有物业工作人员在旁提醒。
这样的场景,在高新区(江海区)将逐步普及。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出台《江海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设施设置指引》《江海区重点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等“七个指引”,并在今年6月份完成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选点和分类亭的建设,分类亭中不仅配有四分类垃圾桶、智能垃圾分类箱,并结合南方天气的实际需要设置有雨棚、排水管道、洗手盘、宣传栏等,让群众在感受到政府贴心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高新区(江海区)垃圾分类的决心。
如何选址?便民利民是首要原则。江南街道在全市率先建成开放式小区垃圾分类所有站点,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的站点严格按照区一级指引,每150至200户设置一个投放点,点的服务半径为100至150米,目前全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选址912个,江南街道有325个,此外江南街道还建成了滘北北街桥底垃圾分类集散点,是江门市首个垃圾分类中转集散站点。
外海、礼乐街道则在各村(社区)多举措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参与性,努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能力。礼乐街道计划重点将跨龙、新华、新民、乌纱等环境基础好的村(社区)打造成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外海街道则计划在建好特色垃圾分类站点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垃圾分类“桶长制”,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活动,让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年初,高新区(江海区)就定下提升群众知晓率、投放准确率的目标:启动阶段达到65%群众知晓率,达标阶段达到80%群众知晓率,示范阶段达到全民知晓。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宣传展板已经在辖区各个村(居)、公园巡展,村(居)宣传栏、网站也开设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江南街道从主妇抓起,开展“垃圾分类,巾帼先行”线上学习坊活动,参与者在线上学习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并进行小测试,通过图片或视频分享进行有奖互动。外海、礼乐、江南三街道均向居民发送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并打造江海区垃圾分类培训基地,各街道还选派人员分赴上海、深圳等地参加垃圾分类跟班学习。
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培养“党员+环卫+义工”志愿讲师,继续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志愿人员、督导人员等的专业专项培训,届时督导员将在各街道、村(社区)示范点集中上岗,定时定点帮助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卓栋,通讯员黄浩晖、谭耀广报道: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五彩斑斓的“彩虹村”、温馨浪漫的萤火虫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