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书香浸润葵乡大地 新会人爱读书,从中品味生活

江门日报 2020-07-16 08:34

下课后,新会圭峰小学的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坐在花坛边阅读。

从“读书行万卷”到“下笔如有神”,从古籍《诸子百家》到报刊杂志,新会人对读书的喜爱亘古不变,关于读书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东莞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对图书馆的留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在新会,也有这样一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不管是幼儿园里的琅琅读书声,小学生团团围坐在一起看书的场景,还是白发老人对图书馆的挚爱,都为新会这座文化古城增添了多一分的诗情画意。

读书是百年大计,孕育着知识与教育的力量,正支撑起中国人对精神生活的更大需求,向美好生活源源不断注入动能。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刘倩

景堂图书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走进颇具骑楼风的新会大新街,除了建筑延续上世纪20年代的特色外,闹市中的一座百年图书馆更是见证了新会近百年的更迭。这座已经开放95年的图书馆,象征着新会文化的延续,展现出千年葵乡焕发的生机。

白发鬓鬓的赵汝运是这座图书馆的见证者,从16岁第一次踏进景堂图书馆至今,今年已经77岁的他在这里读了大半辈子书,从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中,可以依稀看到老人和景堂图书馆朝夕相处的时光。时间在变,模样在变,不变的是老人与景堂图书馆结下的深厚情谊。

历年来,景堂图书馆的藏书不断增加,由1926年底的1万多册增加到现在的54万册,图书馆、阅览室、办公楼等硬件设施也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在这里普及,景堂图书馆为总馆,无数个分馆散布在村落、幼儿园、企业、小学、事业单位,在葵乡大地上星罗密布,实现全域多地图书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平台,编织起巨大的图书网络系统。

面对新需求,依托景堂图书馆建立的7间24小时图书馆应运而生,会城民和社区的24小时图书馆很受当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喜爱,“白天工作过后,在这里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精神上的平等,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他们的成长欲望很强。”景堂图书馆副馆长谭红霞说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堂图书馆保存着上世纪20年代的珍贵文献和史料,是一座名副其实“档案局”,更是文化的瑰宝。历史镌刻人们的记忆,更把世世代代的侨文化封印在这里,历经历史风雨的洗礼而历久弥新。目前,景堂图书馆作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承担着文化保护的重任。

另一位读者彭如球则将感恩化为行动,成为一名图书馆的义工,回馈社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书本知识。”谈到读书,彭如球有说不完的话。他有很多衣服,但他格外喜欢自己那件黄色的义工服,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对于他来说,景堂图书馆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翻开已经泛黄的《景堂图书馆概况》,发刊词的第一句话写着:“昔之言教育之场所亦多限于学校,而设立图书馆则是把教育由学校推及社会……”这座最初由私人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正将文化的力量浸润在每一个新会人的心中,让书香布满葵乡大地。

新会新华书店

与时代同步

服务侨乡读者

从景堂图书馆沿着大新街多走一段,焕然一新的新会新华书店便赫然出现在眼前,不同于景堂图书馆的历史底蕴,新会新华书店是个现代感很强的书店,书籍、文具、饮品、红木、茶具,一应俱全,在这里,你能把书读成一种生活。

“读者回来了”,这是新会新华书店总经理邓小庚现在最直观的感受。五年前,新会新华书店面临“门可罗雀”的局面;五年后,新会新华书店成为“十大最美基层店”“全国百佳文化地标”“广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店”。巨大的转变源于新会新华书店大刀阔斧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书店不仅收获了销售业绩与利润的连续增长,更在口碑和社会效益上获得了丰收。

“书店的经济效益虽然重要,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邓小庚说,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热,到改革开放后的大繁荣,再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对文化阵地的坚守,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都可以看到新华书店的影子,新华书店始终与时代同步。

新华人有着新华人的使命和担当。80年前,老一辈的新华人用肩膀挑着满箩筐的书,把书送到边远山区;80年后,新一代新华人依旧不忘初心使命,把箩筐换成流动书车,把图书资源往基层倾斜,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今天的新华人还在坚持送书下乡,解决农村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把书本和知识送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在双水镇,一辆流动书车静静地停靠在梁华济学校的门口。工作人员下车拉开侧边的车门,熟练地将上千本书籍叠放得整整齐齐。党建、农业科技、家电维修、医疗保健、文学、经济、学生读物……这些书都是新华书店为村民乡亲精心挑选的,全是村民乡亲喜欢的类型。

据悉,为了让乡村的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新华书店坚持送书下乡,将一本本图书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梁华济学校是新会新华书店流动书车“停靠”的其中一站。6月15日至6月19日,新会新华书店党建流动售书直通车驶进了双水镇蓢头村、豪山村、桥美村等11条乡村,让近万人次的乡镇读者能够在家门口买到书。

书香校园

读书从娃娃抓起

身穿素雅的汉服,坐在古色古香的育德堂里读书,又到了新会实验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每天的阅读时间。或许,孩子们还不知道坐在这样的学堂里阅读代表什么,但相信读书一定在他们小小的心中扎下了根。

读书活动是幼儿们每天的必修课,新会实验幼儿园更是把读书放在了校园核心价值观中——以阅读影响幼儿一生。2008年,新会实验幼儿园决定以阅读作为切入口,开展《幼儿语言智能培养的实施研究》,以阅读特色作为课题基础,培养幼儿的语言智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沉浸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新会实验幼儿园让幼儿不定时收听阅读广播,每天有雷打不动的15分钟阅读,同时,打造独特的亲子阅读时光、开展“书友会”“读书节”鼓励孩子多元阅读……通过一系列举措,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阅读教育的成效显而易见,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得到很大提升,教职员工的文明素养也得到提升,校园凝聚力大大增强。

校园处处贴满了各种绘本作品,走廊角落里,有供家长幼儿亲子阅读的书凳,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玩乐区,也摆放了一堆堆书本,阅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家长陈先生发现了儿子的喜人变化。在他和妻子都值班的疫情期间,通过家里的监控,陈先生观察到儿子时常阅读书柜中的书,已读了厚厚一摞,陈先生十分感激幼儿园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同样,新会圭峰小学也把读书作为开展幸福教育的一部分。校园的小书屋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看的书,下课或者阅读课的时间,孩子三五成群,围坐在花坛边,享受着读书和分享的喜悦。

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新会圭峰小学把读书节作为每学年的常规项目,每年3、4月份开展,持续时间长达一周。通过读书游园会、制作读书卡、画手抄报、“国学小达人”知识竞赛、集体诵读比赛等,激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该校还把经典名著编成校本教材,让孩子们背诵经典,爱上读书。“学校是细胞,先让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再铺开到社会,带动全民一起读书。”新会圭峰小学校长冯家传说道。

新会需要阅读,阅读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一帧帧“我”与书本惺惺相惜的阅读时光,铺就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葵乡大地。

新闻推荐

刘毅现场督导江门站保开通工作时要求 全力以赴确保如期开通

江门日报讯(记者/赵可义)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深茂铁路江门段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刘毅赴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