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 大沙河水质达20多年来最好水平
▲大沙河水清岸绿。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深圳晚报讯(记者 吴洁 见习记者 方舟)赛艇划过大沙河,绿水盈盈,碧波荡漾。站在河岸远眺,林木相互映翠,行人步履悠然。日前,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0年1至5月,大沙河大冲桥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浓度为0.186毫克/升,相比最高值下降了99.6%,为199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近日,深晚记者沿着大沙河畔走访发现,昔日让人“掩鼻而过”的河道,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河面的漂浮物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焕然一新的步道。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大沙河的治理也见证着深圳河湾流域水质的整体改善。
告别黑臭:
变身市民、水鸟的共同乐园
大沙河源于阳台山,全长13.7公里,贯穿南山区,最终汇入深圳湾。早些年,因河中行驶大量采沙船,周边居民盖房也直接从河里取沙,“大沙河”由此得名。
“以前,沿岸的居民、工厂长期直接将污水排入大沙河,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恶劣影响。再加上之前实施的拦污方式不能分离污水和雨水,所以每逢暴雨,大沙河就变得浑浊、恶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领域专家、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深圳民间河长”项目总顾问熊杨向深晚记者解释以前大沙河黑臭的原因。30年来,熊杨一直关注、推动着深圳河流的治理。
找准了大沙河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深晚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水务局获悉,近年来,市区相关部门联动,通过对大沙河流域内16个城中村和744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对部分老住宅小区采取纠正错接雨污排水管等措施,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逐步破解生活污水污染河流的问题。
治水在于“治”,更在于“养”。近年来,市区相关部门还先后开展河口水闸工程、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挡潮蓄水、底泥清淤、河岸截污、补水增容等多项措施,改善河道水质。与此同时,强化日常管养保洁,每天开展河道巡查,清洁河道。
“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尤其是对沿岸居民区进行"雨污分流"后,大沙河"黑臭"的现象得到了根治。”熊杨说,优良的水质不仅让大沙河摆脱了“黑臭”的标签,更让大沙河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水鸟嬉戏的乐园。
重焕新生:
串联经济、生态的城市“项链”
“河流的基础作用是排洪,治理的首要目标是除"黑臭",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大沙河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熊杨说,如今的大沙河,不仅承担着泄洪供水的作用,也是一条串联城市和生态的“项链”。
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大沙河的治理也见证着深圳河湾流域水质的整体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向深晚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河湾流域包括深圳河流域以及深圳湾流域。深圳湾共有8条入湾河流,包括深圳河、新洲河、凤塘河、小沙河、大沙河、后海河、元朗河(香港)和天水围河(香港)。2020年1至5月,深圳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为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新洲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改善显著;凤塘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到V类标准,水质明显改善;大沙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已成为市民游玩新地标。
熊杨提到,大沙河的治理对于深圳河湾流域的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尤其是“雨污分流”的举措,能较有效解决河流的黑臭问题。他建议,接下来,深圳河湾流域的治理应该多从生态的角度考量,减小治理过程中对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此同时,河流沿岸的绿化应该渗透到附近的居民区,和周边形成良性互动,打造成一个完整、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让更多人能够享受河流治理的成果。
新闻推荐
在低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这样才有效实现读写结合。——台山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