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皮影戏与本土文化结合碰撞出粤“火花” 一双手调动千军万马 光影里尽表人间百味
谢斌(右一)和吴小春在幕后摆弄皮影。 剧团成员在排练剧目。 扫扫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一块白布就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即演员,当灯光穿过,人物、花草、楼宇在画布另一端看起来栩栩如生,这就是皮影戏,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一种集光影、美术、剪纸、舞蹈、说唱等为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
“恭迎—佘太君—”一声高呼之下,紧接着一阵密集的鼓点,皮影戏《穆桂英挂帅》开场了……几个用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中依次登场……几乎每天晚上,这样的皮影戏就会在蓬江区丰乐路一家小区的地下车库上演,湖北荆州人谢斌和江门人吴小春带领他们的新世纪皮影戏剧团,排练一出出皮影戏,演绎千军万马与人间悲欢离合,将湖北皮影戏和岭南文化相结合,碰撞出新时代的粤“火花”,守护一项传承两千年的文化。
一拍即合
成立剧团传承“最古老的电影”
“以前每年秋天,收完棉花,村民便在地里搭起戏台子,拿来皮影人偶、乐器,开始唱皮影戏,几乎全村人都参与进来。随着背影灯一开,五彩的人偶跃然幕上,一场好戏便开始了。大人们坐在田里,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在周围嬉戏打闹,好不热闹。”说起皮影戏,70岁的谢斌总忘不了这个画面。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西汉,被称为“最古老的电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家,每条村都有皮影戏剧团,打小我就跟着村里的戏班子学,玩玩闹闹地便也学会了两手。”谢斌说。
走进谢斌他们排练的地方,可以看到二胡、锣鼓、琴等摆满了整个场地,如果不是有一块白幕在前,更像在搞音乐派对。“搭起一场戏,需要锣鼓、二胡等多种乐器相互配合。”谢斌说。
在白幕后面,挂满了各式皮影人偶,像晾衣服那样好几百个叠在一起,造型各异,琳琅满目,这些多是谢斌四处淘来的皮影,当中不乏清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单个价值过万元。这些皮影用牛皮结合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虽然过去百年,但是人偶色彩依旧鲜艳,神情灵动。“这些人偶的头、服装都是可以拆下来组合拼接的。”谢斌说,2015年,他和吴小春一拍即合,成立了新世纪皮影戏剧团。之后,为了配合一些现代戏,他们也自己动手做了一批皮影,但用的都是塑料片,做工不如传统的精致。
同时,作为一项“影子”艺术,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皮影造型往往采取了抽象与写实想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做了大胆平面化、艺术化、脸谱化、卡通化、戏曲化综合处理,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细腻而浪漫。
贴近群众
把湖北皮影戏和岭南文化结合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一曲《穆桂英挂帅》荡气回肠,幕前,沙场上的穆桂英英姿飒爽,出拳、出腿干净利落,伴着气势十足的伴奏、字正腔圆的唱腔,让人看得好不过瘾。而幕后,只见一众演员一手握两三支竹棍,交替摆弄。
“舞皮影戏人偶一定要紧贴幕布,双脚紧贴幕布底边,不然人就糊了、飘了,就不是一场好戏了。”谢斌介绍。这头佘太君退场,谢斌立马放下人偶,拿起穆桂英人偶出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叫谁领兵?”谢斌嘴里唱的词铿锵有力,手脚也不曾闲下,一个跺脚,手臂一挥,穆桂英在幕上一个空翻,拉开战幕。谢斌又拿起手边的惊堂木,模拟千军万马之势。一场戏下来,后台的演员忙而不乱,可也得费一番功夫。
为了让皮影戏更接地气,让当地群众更乐于接受,谢斌邀请了江门本土的粤剧团,探索着把粤剧融入皮影戏中。“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一句经典台词唱响了《帝女花》爱情悲剧,主角依依惜别,随着演员在后台扭动竹竿,周世显在幕前步伐踌躇,双手无处安放。耳边是悲情的曲调,观众无不沉浸在悲伤、同情的气氛中。《帝女花》是广东粤剧著名剧目,讲述的是长平公主与周世显的悲情爱情故事,广为传唱,脍炙人口。
“豫剧可以唱,秦腔也可以唱,为什么粤剧不行呢?”谢斌认为,广东只有潮汕地区具有皮影戏基础,其他地方这种艺术形式很薄弱,让湖北皮影戏走进岭南,就要把它和岭南文化结合起来。
打开皮影戏目本,能表演的剧目包罗万象,既有上古神话,也有历史剧目,有民间故事,也有革命题材,有儿童剧,也有现代剧。
去年,剧团还配合蓬江区政府表演了一场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剧目,形式新颖,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只有创新,才能使皮影戏走向更远。只有贴近时代,才能更容易让人引起共鸣。”谢斌对记者说。
不忘初心
观众的鼓励让剧团坚持传承
“我们出去表演的剧目都是在这个地下室内排练出来的。”新世纪皮影戏剧团团长吴小春告诉记者,所谓的地下室就是小区负二层的地下车库,现在剧团已有十多位成员,大部分都是同一个小区的,还有几个年轻人。起初,他们在一个楼梯口七八平方米的小角落就支起了皮影戏小摊子,后来小区物管给予支持,把小区地下车库一个闲置的仓库提供给他们,剧团才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说起当初成立剧团的初心,吴小春说,主要是向孩子们普及皮影戏文化。该剧团曾受环市街道邀请,给孩子们普及皮影戏知识,也曾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很喜欢,拿着人偶不愿离手,还会自己创作剧情,他们的想象力让我们自愧不如。”吴小春说,他们曾做过一些如小猪佩奇等时下受孩子欢迎的卡通人物皮影,到育德广场去宣传,孩子们很快便围了上来,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发展,皮影戏逐渐被人们遗忘,可谓“形单影只”。“在江门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吴小春告诉记者,当向其他人提起自己是玩皮影戏的,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原来江门也有皮影戏!
剧团成员曾摆过摊,每场戏收每位观众20元观戏费。有一次,一整天都没什么人来观戏,接近摆摊尾声时来了一位女观众。“她径直走来入座,点了一场戏,主动付了100元,我很惊讶。”吴小春回忆,当时正要找钱给她,这位女士拒绝了。“一曲戏落幕,这位女士跟我们说,皮影戏是传统文化瑰宝,100元是值得的,并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让我们坚持下去。”吴小春说。
其实,剧团早已入不敷出,正是因为在一场又一场演出中,观众三言两语的鼓励,让他们坚持了5年。“当出去演出、上课时,看着他们的笑脸和喜爱的目光,我就很开心,很满足。”说到这,吴小春紧闭着双眼,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
“走出地下室,让皮影戏走到江门大众中去。”这是全剧团成员的初心,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新生力量,让灵动的皮影戏不是成为一张干瘪瘪的“皮影”。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王建华
文/图凌雪敏林立竣黄婉仪
视频/凌雪敏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华炽通讯员/吕勤)近日,蓬江区美景社区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宗因疫情导致的合同纠纷,最后争议双方均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