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 交易全程阳光透明 平均溢价率超36%
招标结束后,梅阁市场迎来了升级改造。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我们个个拍晒手掌!”说起两个月前村里菜市场网络竞拍的激烈过程,新会区沙堆镇梅阁村村民翠姑满是兴奋。几年前因为“三资”(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占地2000平方米的梅阁市场往往只能以底价出租,集体资金流失,导致村民每年的分红只能在低位。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确保交易行为公开公平公正,今年2月28日,新会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上线了新会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下称“交易系统”),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项目实行网上限时竞价,使得交易过程阳光透明,也为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今年3月,交易系统迎来了上线后首场网上限时竞价。经过99轮激烈的竞价,梅阁市场成功以140.1万元/年的成交价完成了租赁经营权的竞拍,比95万元/年的起拍价高出45.1万元/年,溢价率达到47.5%。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引入
半年快速落地交易系统
从去年8月开始,新会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先后到深圳市宝安区、东莞市、鹤山市古劳镇等地开展调研,考察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运作和管理。
“东莞市的交易系统与新会区镇级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的流程更为契合,与银行的对接模式更加流畅易操作。”新会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管理股负责人分析称,深圳将交易系统与城市治理相结合,投入的经费远超新会的预算;而鹤山古劳的做法仅聚焦交易完成后的合同管理,并没有将“钱”这个关键的元素纳入到交易系统,与新会希望将交易全流程“上网”的初衷不符。
找准了方向后,新会决定以东莞的交易模式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当地的网上交易系统。随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组成了工作协调组,每周定期进行线下交流,讨论在交易系统本地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协调解决。工作任务台账和每周会议纪要上,均清晰列明了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软件公司以及相关银行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科学的团队协作使得交易系统的落地扎实朝前推进。
交易系统需要承接招投标全流程所有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资金和银行的关系。竞投前,有意愿的投标人需要在系统上提前报名,并缴纳保证金。投标结束后,保证金又需要尽快原路返回至投标人的账户。为保护招投标双方的权益,收取和退还保证金的业务需要由银行承担。
“目前,当地大部分村集体账户开户银行都在新会农商银行。”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沟通,工作协调组最终敲定与新会农商银行合作。银行承诺竞标者在竞标结束当天就能收到退回的保证金,即使在工作日下班时间也不例外。
3个月调研,3个月落地,从接到任务到交易系统正式上线,新会前后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交易系统的引入和本地化。新会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管理股负责人把这次高效的落地归功于多方考察的前期准备和引入现有成熟系统的正确决策。“新系统的研发、调试需要漫长的完善过程。”他认为,引入第三方软件公司能够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减少走弯路的可能,以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减轻财政压力的目的。
上线
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
2月中旬,交易系统上线试运行。用几个模拟的招标项目测试后,系统修改了几处细节,例如交易面积的计量单位在“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了“亩”。原系统在东莞运行时,招标项目大多是铺位、厂房;而新会农村以土地和鱼塘等为主,增加“亩”更能适应多样化的项目。
然而,在准备上线交易对象时,交易系统陷入了一个尴尬——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村民对交易系统的运行性能没有信心,村委会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当时,扫除了黑恶势力的梅阁村正在处理“三资”管理的漏洞,重新修订完善农村集体资金及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一系列制度。瞄准了梅阁市场即将重新招标的机会,工作协调组联系沙堆镇政府和梅阁村委会,讲解交易系统的性能和用途,推荐他们“吃下第一口螃蟹”。
试运行半个月后,交易系统正式在2月28日投入使用,标志着新会在江门地区率先进入农村“三资”管理的数字化时代。3月初,梅阁市场将在交易系统进行线上竞拍的消息在新会传开了,政府官网、有关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村里的公告栏,甚至梅阁村的气象大喇叭都公布了这个消息。3月10日17时,梅阁市场竞投报名截止。电脑前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有多少人交了保证金准备参与竞投,梅阁村的村民也担心,他们提出95万元/年的起拍价把投标人吓跑了。
3月12日15时整,这场备受瞩目的首场竞拍准时开始。梅阁村的“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和村民,围坐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见证村里的历史性时刻。15时06分,726号竞投者出价100万元/年;15时09分,990号竞投者一口气加价18万元,将出价推升至120万元/年;17时12分,竞拍在延时36次之后,以140.1万元/年落槌。
得知村集体经济将获得增收,梅阁村村民耀叔很是兴奋。曾经,村里的“三资”管理在“黑手”的操纵下乱象频出,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每次村里举行招标会,黑恶势力都会派人坐在会场里。”耀叔说,村民因为害怕受到威胁不敢出价参与竞标,项目往往以最低价格被黑恶势力收入囊中。“现在这个系统可以看到交易全过程,不怕造假,我们放心多了。”
推广
农村资产资源项目全覆盖
“三资”管理关系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分红,是建立基层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一环。如何让村民接受交易系统这个新生事物,并学会投标操作,是一项不小的任务。
今年1月,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组织操作培训班,向全区11个镇(街)共30多名“三资”管理人员讲解了交易系统的使用方法。各村资产资源项目合同到期时,村委会需要向镇一级提出发包方案,其中合同类别、交易面积、资产用途、价格、受让人或承租(包)人条件等信息都需要先经过村里“四议两公开”决定。资产资源项目经过镇一级审核后,会通过交易系统发出招标公告,有意向的投标人需要在竞拍前提交报名申请并缴纳保证金。
“投标人可能是外地的公司法人,也可能是本地村民。”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线下招投标的时代,投标人需要亲自去到招标会现场投标,身在外地的投标人可能会因此错过出价的机会。如今,招投标全流程上网,给予外地投标人更便利的出价机会,农村资产资源增值的空间也相应扩大。
招标会从田头“搬到”了网上,不仅是空间的转移,更是一次集体资产监管模式的转变。“线下招标会不可避免会增加人情的因素。”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描述,村民基本相互认识,出价时可能会碍于情面有所顾虑,也增加了围标串标的风险。“如果发现自己的亲戚或是邻居对同一个项目很感兴趣,村民有可能会放弃投标。”
在新上线的交易系统上,每个投标人在报名后会获得一个仅限本人知道的竞投号,只有当该竞投号中标后,系统才会公布中标单位(人)的信息。村民可以在自家的电脑上出价投标,减少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数据显示,自交易系统上线以来,新会累计已经上线300多个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项目,其中已完成项目竞投200多宗,成功交易项目的平均溢价率36.7%,溢价总金额114.42万元。还未上线的项目将在上一份合同到期后,在线上进行重新发包,实现农村资产资源项目“一网覆盖”。下一步,新会将研究开拓交易系统的手机客户端,让不方便使用电脑的村民也能随时随地参与竞投。
新闻推荐
新会坚持“项目为王”,两个多月举行三次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 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一池春水
新会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建设,谋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2月28日,新会珠西枢纽新城公共配套设施12项工程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