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坚持“项目为王”,两个多月举行三次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 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一池春水
2月28日,新会珠西枢纽新城公共配套设施12项工程启动建设,总投资超过50亿元;3月30日,第一季度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集中动工启动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举行,启动项目总投资超70亿元;5月13日,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举行,集中动工、集中签约项目共42个,总投资超341亿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新会区共举行了3次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表明了新会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的决心。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在新会区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上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想要打赢经济翻身仗,归根结底,要靠引入大型项目、落地优质项目。”
紧盯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目标,新会再次以项目为王,扬帆起航,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一池春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林润开
崛起更有都市味的城市商圈
城市商圈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城市商圈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新会珠西枢纽新城正是新会城市商圈经济的重要载体。
2月28日,新会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18天后,随即启动了新会珠西枢纽新城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拉开新一轮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
江门农商银行新总部大楼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江门农商银行近年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新会乃至江门的金融服务中心;文华商业广场项目总投资8亿元,将打造一座集商业、餐饮、办公、酒店、停车场等多功能组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商业广场,填补区域内缺乏大型农贸市场的空白……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包括4个市政交通项目、2个大型商服项目、3个文教卫体配套项目和3个生态环境整治配套项目,既有“高大上”的金融中心,也有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农贸市场。
这些项目的推进,将加速新会珠西枢纽新城的“蝶变”。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新会珠西枢纽新城的路网建设,打通新城的“毛细血管”,形成“内通外联”的交通格局;商业服务设施项目、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配套设施项目将进一步完善该区域各方面的条件,提升新会珠西枢纽新城的区位优势。
一个更具都市味的商圈已在新会加速崛起。新会珠西枢纽新城正在成为新会的形象窗口和江门的靓丽名片,帮助新会进一步汇聚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业平台
“主动对接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各项工作,打造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叠加的大湾区产业承载平台。”在新会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新会区再次强调要加快辖区内三大万亩园区的建设。
时隔一年后,记者从新会区近期举行的三次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中看到,美好的愿望已经逐步成为现实。
3月30日,新会区第一季度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集中动工启动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中,总投资60亿元的江门(新会)万洋众创城项目在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启动建设;总投资9000万元的威立雅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回收项目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2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包及2万吨废旧电芯。
5月13日,新会区举行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内,芳源循环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建成后每年可生产5万吨高端三元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和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里,唯是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项目启动建设,项目首期投资1.25亿元,建成后年产值约3.5亿元。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优质的营商环境,新会吸引我们的地方有很多。”江门(新会)万洋众创城项目总经理顾兴剑说道。
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三大万亩园区已经成为“香饽饽”,吸引客商纷至沓来,昔日寂静的荒山已经成为繁忙的工地。
探索更加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企业发展需要土地,产业升级需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新会“工业立区”的战略,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近年来,新会区各镇(街)响应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通过“零地招商”等方式释放产业发展空间,谋求更加集约化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新会区第一季度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集中动工启动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中,司前镇、罗坑镇、沙堆镇所展示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这批项目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来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了低效土地再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其中,司前镇通过积极盘活辖区闲置土地,引进了总投资超亿元的宏昌金属制品项目;罗坑镇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引进了宫匠坊(江门)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沙堆镇则盘活了镇内闲置的低效村级土地,引进了江门福鑫闽珠市政设施有限公司的预应力混凝土排水管生产项目。
新会区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中,各镇(街)再次展示了盘活低效土地资源,谋划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其中,三江镇的银洲湾科创产业园项目为各镇(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以复制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银洲湾科创产业园项目以信息技术、电子材料、光电行业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在本地集聚发展。“我们带着投资方到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去实地调研,以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说服他们投资银洲湾科创产业园项目。”三江镇党委书记李浩军介绍,三江镇可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按照传统思路发展,有限的土地能够承载的发展空间很小,“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打造一个普通厂房,土地容积率最高只有1.5,如今变普通厂房为银洲湾科创产业园,建设"垂直厂房",土地容积率提高到2.5,未来的税收和固投也有望跟着成倍增长”。
三江镇的经验得到了认可。新会区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中,文彦鼓励全区各镇(街)到三江镇“取经”,学习三江镇的经验。
形成更加精准化的人才基地
新会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提出,要完善与大湾区城市差异化发展的人才政策,提升新会技师学院办学水平,打造珠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新会区在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中,又迎来一个好消息——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项目启动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高职部分首次招生。
“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项目给新会带来的不仅是人气的集聚、技术的积累,还将给我们本地的产业提供大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文彦如是评价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项目。
“学校配备有教学楼、实验楼、科研中心、艺术中心、宿舍楼等设施,可容纳1.5万名学生。”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调研了江门市的产业结构,未来将结合江门产业的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方向,为江门尤其是新会精准提供专业人才,助力新会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会近年来的引才、育才政策逐渐“开花结果”。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项目启动建设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项目已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未来的新会,有望成为珠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精准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林润开)昨日,新会区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举行,42个集中动工、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超341亿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