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闲置地 三位修路人 志愿者接力修路十多年 “助人为乐”精神在传扬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4月25日,杏苑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向一老一少两位居民送上了一面锦旗,上书“助人为乐,雷锋精神”。这一老一少,就是社区居民陈凤成和梁文。在杏苑新村13栋附近,有一条居民常走的小路,经常杂草丛生,多亏了他们,才让崎岖道路变坦途。近日,记者来到了他们所护理的道路进行了探访。
十多年前就有人“开路”
早上7点,今年快80岁的陈凤成老伯早早起了床,带上一把锄头,来到位于杏苑新村13栋旁的一条小路上,挥动起了锄头,将肆意生长的杂草和瓦砾清理干净。
一会儿,年轻人梁文也来到这里,他劝说着从陈凤成手上抢过锄头,然后动作麻利地清理起来。“你看,这些都是我俩清的。”陈凤成指着不远处已经被连根挖起的杂草说。根据现场痕迹来看,杂草几乎将道路变为了“双车道”,在他俩的努力下,重新变回了宽敞的“四车道”。
“我走这条路都有十年了,很方便。”采访期间,有不少老人从这条路到附近的贯溪市场买菜,其中一位老人说。他对于两人的做法,更是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这条平坦的道路其实较为偏僻,不是此地居民也许较难发现,这也导致了这条路除了容易生长杂草外,也有人偷偷来倒瓦砾一类的建筑垃圾。
“我大概是20多天前发现,这条路的入口窄了许多,而且那些瓦砾也容易伤到人。”陈凤成回忆,因为这条道路除了多行人外,上学时期还会有不少学生从这里来往学校,如果放任不管,安全隐患不小。于是,他便拿起了家里的锄头,主动来清理路口,而梁文则是不约而同的伙伴,“我劝他尽量不要做这些粗重活,交给我就好了,但阿伯不愿意,说这也是一种锻炼。”梁文说。在两人的努力下,这条道路再次恢复了宽敞整洁。
据了解,陈凤成和梁文不是最早的开荒人,早在十多年前,一位在此居住的鹤山老师麦高智就自己捡来了不少砖头,在道路上下坡路段一块块铺好,减少行人滑倒的风险,如今,麦老师已经搬走多年,陈凤成与梁文成为了“修路传承人”。“我们希望这条路可以实现硬底化,最好是铺上沥青,那样安全不少,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梁文说。
闲置地可当临时道路使用
一条道路,走了十多年,为何没有硬底化?对此,杏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路原来是一片荒地,后来因为有居民发现从该路段到凤溪里可以省下近一半路程,走的人多了,后来成为了一条道路。然而,这名工作人员说出的真相让人吃惊,原来,这快地早已被人购买,属于私人拥有的闲置地。
“并不是公共地方,所以才一直没有硬底化。”这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目前土地拥有者暂未将土地投入开发,而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便民作用,所以才未把该路封闭。此外,社区此前常有来此开展义工活动,除去杂草,方便居民出行。
闲置下来的土地能否被当做临时道路使用?北京中盾(江门)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衡森飚表示,闲置下来的私人土地被附近居民当做临时道路使用是可以的,不过不能破坏土地,例如倾倒垃圾、挖土等。“此外,土地主人是可以随时把这块地做其他用途的。”衡森飚提醒。
新闻推荐
批注式阅读成为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的“金钥匙”。——鹤山沙坪街道第三小学任洁玲叶圣陶先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