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支援全国战“疫”一线 火速扩产转产获国务院“点赞” “江门制造”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彰显担当

江门日报 2020-04-29 08:32

广明源公司员工加班加点生产紫外线杀菌设备。 绿岛风公司开足马力生产通风产品。 鸿特精密台山公司在做好防疫基础上,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 中粮集团大悦城控股江门鹏悦置业有限公司主动捐赠14吨医用酒精原料支援抗疫。 维达火线生产口罩。 多快好省公司转产热封胶带支援抗疫。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江门制造”倾其所有,尽锐出动。

口罩生产企业从最初的1家增至16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到突破400万只;防护服压条机占全省总调度量57%以上,全国40%以上;胶条产量占全省96%以上……小至一根口罩松紧带,大到一辆医疗救护车,“江门制造”火力全开,源源不断驰援全国战“疫”。

这背后,江门众多企业上下同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献爱心、伸援手、扬正气,或慷慨解囊踊跃捐赠,或转产扩产缓解急需,或为医务人员送温暖,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担当作为,不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也源源不断注入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踏入战疫“后半场”,“江门制造”更是在严防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不断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为最终战胜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A“江门制造”驰援战“疫”一线

1月23日,武汉市宣布将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蔡甸区建设火神山医院,计划在2月1日建成。两天后,武汉宣布第二座“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将在半个月内建成。如果说,与抗疫相关医院的建设代表了“中国速度”,那么火速支援的江门企业,则代表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的“江门温度”。

1月30日下午6时许,144套“江门制造”通风设备顺利抵达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而就在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江门再次紧急行动,启运第二批通风设备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启动建设后,我们作为承建单位的供应商,火速调配产品,分三批捐赠了247套医用通风设备支援病房建设。”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道直言:“战"疫"当前,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战士。”

“我们参与生产零件的救护车已运往火神山医院。”说出这句话时,广东鸿特精密技术(台山)有限公司品质部部长伍德良的脸上满是自豪。1月27日,位于江西南昌的江铃汽车发来加急订单,恳请该公司紧急生产1300套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核心零件。该公司当即动员本地员工返岗复工,1月30日下午,80位返岗工人在两条救护车零部件生产线上熟练完成了缸体裙架、发动机悬置铝支架等救护车发动机核心零件的生产。两天后,这批零件组装成的救护车连夜抵达武汉,其中10辆被运往火神山医院,用于重症病人的转移。

不断加码的江门驰援背后,离不开更多企业的担当与奉献。江门众多企业以防疫所需、企业所能,快马加鞭投入生产,欧普公司的专业照明灯具、德塑集团的塑料管材、奔力达公司的电路板、映美公司的医疗机构专用打印机、来纳特种车辆公司的医疗救护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全国各地战“疫”一线,“江门制造”从不“缺席”。

B火速复产、转产、扩产获国务院“点赞”

2月3日提交申请,6日拿批文,8日出产品,10日起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今年春节假期,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次特别的转型。在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恒健制药火速转产75%医用酒精,持续支援江门抗疫一线。

“正月初四,我们就号召员工返厂,提前复工。”恒健制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锡昌表示,疫情来势汹汹,不少厂企已停工放假,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供应紧张。“除公司生产的中西制剂药品、消毒酒精等产品外,工厂生产线还具备生产75%医用酒精的转产能力,于是我们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转产申请,发挥自己的专业力量抗击疫情。”胡锡昌说。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江门一批企业提早复产、转产、扩产,开足马力形成了包括口罩及原材料、酒精消毒液、医用防护服、隔离衣等在内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矩阵。一批批“江门制造”产品源源不断驰援各地,为抗疫贡献江门力量。早在2月18日,江门市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及配套的50多家企业便全部复工复产。

热封胶带是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关键连接材料。春节期间,江门市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收到国家工信部的消息,希望能紧急转产热封胶带,并尽快交付。该公司立即成立任务突击小组,采用边技改、边采购、边培训的方法来保障生产,并把全部力量调至热封胶带生产线,短时间内将产能从30万米/天提升到80万米/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江门市江海区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自大年初三正式复工以来,加足马力赶制防护服贴条机。这家规模不大的企业,硬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运送了260多台防护服贴条机到湖北,成为江门市最早驰援战“疫”一线的“硬核”企业之一。

广东狮特龙实业有限公司努力克服物流停运、成本上涨、用工短缺等困难,暂缓其他产品生产线,统一投入医用产品生产,争分夺秒达产扩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市场原材料紧缺、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该公司仍坚持以原定价格继续供货,累计交付超600吨医疗防护物资材料。

3月1日,江门市江海区铁金刚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国务院高度“点赞”。时隔不足半月,广东省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多快好省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省狮特龙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国务院单独“点赞”。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江门制造”闪光出彩的战“疫”表现。

C多点发力实现“口罩自由”

疫情之下,“出门戴口罩”成为全民共识。初期,口罩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为此江门市积极应对,结合行业新变化,谋势而动,制“罩”发力破解“口罩荒”。

江门市舒而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江门市唯一一家省重点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该公司迅速组织提前复工复产,1月23日顺利复产医用口罩,1月29日实现稳产达产。在设备运行稳定后,该公司将作业时间延长50%,并新购生产设备,最大化提升产能。

2月初,“江门制造”加码加速。开平远博公司从生产非医用口罩转产医用口罩,转产后N95口罩、平面口罩日产量分别达3万只、8万只;鹤山舒柏雅公司将生产化妆保健用产品生产线,改造成符合医用口罩生产条件的生产线,加快转产医用口罩;南大机器人公司集中精力在提高产能上下功夫,2月10日开始转产研发新型全自动口罩生产线,17天完成转产向客户交付第一台全自动口罩生产线,3月底成功交付逾50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2月28日,随着一纸批文下达,亚洲纸巾巨头维达火线投身全国口罩生产“大军”。这背后是未雨绸缪的技术储备,让火线生产口罩成为可能。

3月6日,江门市阪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江门市欧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设备开始正常生产。10天前,这里还是一个空荡荡的旧厂房。

4月初,江门市宁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多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高效运转,这家2月18日才正式成立的公司,短短1个多月时间,已经实现了12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口罩最高日产量突破100万只。

……

短短1个多月时间,口罩生产企业从最初的1家增至16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到突破400万只;从“一罩难求”到逐步实现“口罩自由”,这背后彰显的是江企因“疫”而变的社会担当以及打破常规的主动作为。

D以点带面有序复工复产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面对加快复工复产这一重要命题,江门众多企业灵活出击,各显神通,以点带链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影响之下,多个行业受到冲击,比如制造业用工紧缺,餐饮业员工却“闲得慌”。对此,逸豪酒店与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共享员工”模式,前者派出46名员工,经过培训和考核后,到后者各生产线操作岗位上班,实行企业跨行业抱团战“疫”保生产。

特殊时期,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健康的前提下满足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需求,解决复工复产技术人员不足问题,新会新宝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与新会技师学院制定线上培训实施方案,解决员工非常时期的现实培训需求,来自生产一线的30多名员工全面“复学”,为后期的全面复工打下了基础。

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派奔驰、宝马专车接79名湖北籍员工返岗,租酒店、公寓让员工集中隔离,抽调多名员工负责送餐等服务管理工作,并为每位省外返回的员工以及他们家属进行核酸检测,共检测了1300多人次,检测费用就花了26万元左右,让员工安心、安全上岗。此外,员工因疫情不能上班,也照样发放工资。

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则通过智能制造为企业复产“插上翅膀”。比如,自动拆包区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操作,实现单班3人就可以完成原先8人的工作量,实现精细化管理;灌装车间劳动生产力是改造前的12倍,大大节约了人力……

从别出心裁的“共享员工”模式到有备无患的线上培训,从硬核手段助力外地员工“回家”到高效运转的“智”造车间,五邑大地上,“江门制造”齐齐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打出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的“组合拳”。

案例

江门市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无偿“献技”

助力全国防护服生产供应

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铠甲”。战“疫”期间,全国防护服产业链“总动员”,不分你我、倾尽全力,打响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应急生产“大会战”。其中,压条机紧缺成为制约防护服产能提升的一个关键瓶颈。“如何还能提升生产力,将更多的材料和设备送到一线人员手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江门市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坤焕说。

为协助全国各地企业加快防护服生产,国资委联系上该企业,当天晚上10时多,他们立即召开内部会议。会上,企业的四名股东一致决定,将压条机的生产技术无偿分享给国家。

梁坤焕表示:“当前正是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经过商量,公司决定将压条机设备的生产图纸无偿分享给国家,由国家交给更有实力的企业加速机器的生产与防护服的供应,并安排专业工程师免费上门指导。”

核心技术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在行业中的立身之本、竞争力之源。盈丰公司在举国抗疫的关键时刻,毅然决定将核心技术捐献给国家,不仅有效缓解了各地应急物资压力,更为全国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展现了江门市企业家在新时代肩负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

近日,国务院发出感谢信,“点赞”了盈丰等江门压条机生产企业的担当与付出。

广东宏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天内实现启动转产到生产出成品

填补江门市医用防护服生产领域空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艰难的防疫物资消耗战,口罩、防护服等重要防疫物资是保障疫情防控的另一条“生命线”。

春节期间,江门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加班加点,抓紧投入生产。而在医用防护服的生产领域,江门还是空白——因为没有一家相关的生产企业。怎么办?想方设法迎难而上!建新的工厂时间来不及,有关方面想到了从现有的企业转型的办法。

广东宏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原是一家生产手术用引流管、给药器的厂家,具备生产二类医疗用品资质,拥有生产医用防护衣的无菌洁净生产车间及有关灭菌、检验设备。对此,江门市各级部门积极动员其转产防护服。“2月1日,我们决定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期间紧急转产防护服。”宏健公司总经理李东说。

随后,车间调整、设备和原料购置、工人招募等一系列工作迅速全面铺开:2月3日,完成350平方米无菌车间准备;2月4日,首批设备和约10名工人到达;2月5日上午,生产所需的平台、热封胶机、锁边机、裁切机等全套设备及热封胶带、拉链等原材料全部到位;2月5日下午,电气改造、设备安装,材料上架;2月5日晚上,正式开工试产;2月6日,生产出第一件防护服。从启动转产到生产出第一件产品,仅仅用了5天。2月10日,企业继续增加隔离衣生产线,2月15日开始投产隔离衣。

从最初的日产百件,到逐步提高产能,目前,宏健公司稳定日产能已经达到1000件以上,且品质符合国家最高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全市防护服需求。如今国际疫情不断蔓延,公司的出口订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

文/毕松杰

图/毕松杰唐达皇智尧陈敏锐彭晓玲

新闻推荐

江门联通以行践言,确保战“疫”信息通道顺畅 “联”通网络 让战“疫”心连心

疫情期间,为了让广大客户享受便捷服务,江门联通营业厅始终坚守阵地。↑江门联通推出5G文旅互动直播公益行动。“上下同欲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