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一中附校: “三全”校本课程 起航精彩人生
一个孩子,不光成绩好,还琴棋书画样样出色;一所学校,不光中高考成绩棒,学生各种能力也出类拔萃。这,也许是不少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和“好学校”的标准,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美融合的样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最热闹的话题之一。二者能否从对立转向统一?这是不少教育人孜孜以求思考和探索的话题。在对这个话题深入思考和多年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矛盾论”,是戴旌创建江门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中附校”)的三个基本思想工具之一。“矛盾论”之外,他还有“动力学”“时空观”两大“思想武器”。
如何让二者更好地融合统一?戴旌提出通过构建“三全”(全员、全时、全声)校本课程体系解决这对“矛盾”,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更好地融合,在“站得高”的基础上更能“走得远”。
文/娄丹
A“全员”参与“众人拾柴”助力教育
要办一所“让人信赖的学校”,一所“高效而有特色的名校”,课程是关键因素,而课程又分国家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如果说国家课程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土壤,那么,校本课程则是丰润学生生命、发展学生个性的乐园,也是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打出品牌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样的认知,结合国家提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概念,戴旌提出了打造江门一中附校的“三全”校本课程体系,即“全员、全时、全声”。他把学校课程分为四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小时段”和社团活动,而所有课程都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加以打造。比如在语文课中开设“阅读”必修课,在英语课中开设“口语”必修课等。“我们打造"三全"课程,要在"全人教育""学生中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抓住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地方特色进行。”戴旌说。
对很多人来说,“全员”育人的概念并不陌生。戴旌和他的团队提出的“三全”课程与国家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有相似,也有不同,其中“全员”的定义与其并无多少差别,即全方位调动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育人过程。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戴旌很有信心,此前担任景贤学校校长时,他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打造了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和值得学习的样本。
“全员”理念,在江门一中附校校徽设计中也有明显体现,除抽象化的“1”“红楼”“水”“全”“邑”等元素外,还以八个点代表该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八字要求补全外圆,同时也寓意办学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没有边界,通过“全员”参与,办“无边界”学校的教育资源观。
B“全时”学习每周“5+2”,问题“日日清”
早上起床晨练、早读、吃早餐;上午上课、吃午餐、午休冥想、午练;下午上课,4点多下课之后,进行选修课、社团活动课的学习,了解时政、校园新闻;晚自修,晚自修后进行学习问题“日日清”。这就是戴旌规划设想中的江门一中附校学生的一天,也是该校打造“全时”课程的一环。他解释说,其中的午练包括书法、经典学习等“小时段”课程,选修课、社团活动、了解时政、校园新闻等均属于“小时段”课程。
“我不认为学生的午休等同于睡觉、睡长觉,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在保证睡眠总时间的基础上,中午不睡长觉并不会对人的身体有不良影响,学校在午间科学安排好休息方式,控制好时长,一样可以达到休息的效果。”戴旌认为,在不影响学生健康的情况下,提高午休效率的安排由于保证了学生日光下的活动时间,因此反而会促进健康。记者了解到,对此,不少家长、学生也持佛系态度,认为午休在全国各地学校确实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接受午休方式的调整。
在高效、精准利用好每天时间的同时,还有每周的“5+2”。戴旌解释说,除一周5天正常的教学之外,该校还会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评价,供学生在周末2天选择适合自己的补救或提高性学习。
在“全时”的基础上,江门一中附校还提出了“小学期”的概念,即学生可利用寒暑假时间,采取不同形式,针对不同领域做学习要求和目标设定,如社会实践、特长学习、技能竞赛、强基计划等,学校会提供相应的资源,促进学生在“小学期”进行自我提升。
“全时,其实就是指教育无时不在,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学校对学生教育全过程管理,实现家校共育。”戴旌说,这不仅可以使学习时间得到更精准、高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融合统一。
C
“全声”助力
打造传媒艺考新高地
如今的中小学生中,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小学低年级,唱歌、跳舞、钢琴、围棋、书法……样样都学。小学高年级开始,慢慢丢掉一部分,到初二、初三,基本什么都不再学,能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家长、学生觉得这些才艺对升学考试,对以后的发展没什么用处或用处不大。其实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改变,比如培养艺体生。”戴旌说,根据江门的地域特征和资源优劣,一所学校不可能做到让艺体教育百花齐放,且个个光彩夺目。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该校决定着重打造两类校本课程:一是编程、围棋等高智商的活动;二是声音体系课程,包括外语教育,演讲、辩论、阅读教育,音乐、器乐教育,以及结合仪式感教育的管理细节教育等。戴旌介绍说,“全声”就是指以声音和语言要素引领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建立完善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突显地方文化特色。
“好的民办学校一定要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发展的路子,比如我们向江门一中输送的学生,目标可以是北大、清华,而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目标可以是牛津、剑桥。”戴旌说,外语教育是差异化竞争的一个关键点,等时机成熟,该校还会开办华侨生班。
在戴旌的规划里,另一个着重打造的声音课程体系是演讲、辩论、阅读等模块。“我们想在艺体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重点打造传媒艺考品牌。”他表示,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才艺学习持续下去,把兴趣爱好和人生发展相结合,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深度融合。“一个孩子用中学6年的时间学习准备,考进中国传媒大学,还是很有希望的。”戴旌说。
为更好地开展声音系统课程的学习,该校在规划建设时就有所考虑,比如会建设高规格的广播台、电视台、音乐厅等,并在校园各处设置细节,使声音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完美呈现。
新闻推荐
塑文旅品牌,助文旅振兴,打造充满“诗邑”和想象的文旅目的地 江门市文旅品牌LOGO、口号亮相
江门市召开文旅品牌发布暨文旅政策宣介会。彭伟宗摄集江门文游资源,塑江门文旅品牌形象。昨日,江门市文旅品牌发布暨文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