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西镇贫困户黄凤兰在精准帮扶下自强不息办起养鸡场 “我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

江门日报 2020-04-21 08:28

黄凤兰用心经营养鸡场,今年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每天天还没亮,恩平市良西镇雁鹅村村民黄凤兰便早早起床来到养鸡场。她熟练地打开一袋袋饲料,小心翼翼地跨进鸡栏,将养鸡场的20多个饲料桶倒满,开始一天的忙碌。

2016年,黄凤兰被列为当地精准扶贫对象。丈夫因病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扛起养家的重担,自己既当爹又当妈,照顾两个儿子长大。2017年,黄凤兰通过当地政府的产业和金融帮扶,加上自身的努力,开办了养鸡场。如今,在黄凤兰的精心经营之下,养鸡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她家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万元。“生活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压力,我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黄凤兰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周晓营

通讯员李健新黄金定李渊深

不被生活重担压倒筹资开办养鸡场

此前,黄凤兰一直在工厂打工,工作还算稳定,月薪在3000元上下。然而,丈夫因病去世后,一家人失去了支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黄凤兰倍感压力,她在工厂打工更无法照顾两个儿子。

丈夫的离世,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但黄凤兰没有想过放弃。在良西镇政府扶贫干部和朋友的介绍下,她了解到养鸡创业的渠道。想到自己曾学习过养鸡技术,而且有养鸡的经验,黄凤兰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办养鸡场。

这个想法一开始就遭到了质疑,黄凤兰的亲戚朋友认为,踏踏实实打工,或开个小卖部做点小买卖不是更好吗?两个儿子也心疼母亲,希望她干轻松一点的工作。

“可是,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懂得养鸡技术。”黄凤兰决定孤注一掷,并说服了亲戚朋友,在他们的帮助和当地的金融帮扶下,她筹到20多万元。2017年,黄凤兰开办起面积13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镇政府投入产业帮扶基金4500元和助困资金3000元,帮助她申请小额贴息贷款3万元。

在朋友的担保下,黄凤兰与江门市英博农牧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为她免押金提供鸡苗和饲料、兽药,在成鸡出栏时由该公司回购鸡只,扣除成本后将利润与她分成。2018年,黄凤兰的养鸡场引进第一批1.3万只鸡苗,由于养殖技术不够成熟,这批成鸡出栏前得了病,她的第一次尝试以亏损告终。

黄凤兰顶住压力,引入了第二批鸡苗。这一次,她更用心了。遇到养殖问题,她及时请教技术员;发现死鸡,她马上解剖研究。如今,黄凤兰的养鸡场,鸡只的成活率越来越高,每批成鸡最高可赚2万元。“丈夫去世时对我说过一句话,无论生活多难也要坚持,不可以放弃。”这句话一直刻在黄凤兰的心中,成为她生活中前进的动力。

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对未来充满希望

黄凤兰平时并不健谈,但是说起“养鸡”这个话题却滔滔不绝。“最重要的是保持鸡栏的卫生,这样才能减少鸡只患病的概率。”黄凤兰说,她每周最少要对鸡栏消毒3次,同时保持干燥。

这是黄凤兰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她不断尝试的成果。鸡只长大后,养鸡场每天要消耗20包40公斤重的饲料。回想养鸡场开办初期,她甚至搬不动一袋饲料,每次喂鸡要叫上两个儿子帮忙;到了冬天,每天她不能睡上一个完整的觉,每隔1.5个小时,她就要往养鸡场的暖炉添柴,保证温度。现在,体重不到40公斤的黄凤兰,一次能扛起比自己还重的饲料;遇到鸡只发病,她也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及时解决问题。“别人养鸡5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我要花上8个小时,就是想把所有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她说。

通过3年的精准帮扶,加上黄凤兰精心经营养鸡场,她家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逐步把创业初期时借的钱还给亲戚朋友,两个儿子获得了7000元助学金扶持,生活费和学杂费减免1.8万元。此外,在良西镇政府的牵头下,她家的危房完成了改造,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计划今年扩建1个鸡棚,养殖经济价值更高的竹丝鸡。每年我最多可以养3.5批鸡,如果有3个鸡棚,就可以错开批次养鸡,尽量实现每个月都有鸡只出栏,让收入更加稳定!”黄凤兰充满希望地说。

新闻推荐

补齐短板 挖潜增效 坚定高质量 发展信心

江门日报讯(记者/谭锦波)日前,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主持召开镇(街)镇长、主任座谈会,就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廊道”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