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拆、修、建”全域推进 69条主次干道“梳洗打扮”换新颜

江门日报 2020-04-16 08:17

在龙溪路,绿化整治正在进行。

近日,高新区(江海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吹响全区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集结号,出台《高新区(江海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10”行动方案》,提出奋战3个月,解决“脏乱差堵”,实现环境“大变样”,打赢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抓好全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能为高新区(江海区)打造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示范区提供优美舒适的外部环境,有效增强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人文宜居和经济增速的双赢。

即日起,本报开辟“江海全域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专栏,深入高新区(江海区)城乡街头巷尾,聚焦城乡“四边”(路边、水边、田边、园区周边),报道该区城乡环境整治进展、亮点,记录城乡蝶变,敬请垂注。

“这条路是我每天下班的必经之路,原本杂乱的土堆石块、垃圾不见了踪影,种上了绿植,看着真舒心。”对于经过整治、以靓丽新形象示人的高新区(江海区)龙溪路,市民郑先生点赞道。其实,不仅是这一条城市干道,在高新区(江海区)全域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江海路、中华大道、金瓯路、麻园路等多条主次干道都被“梳洗打扮”一番,道路面貌好了,市民也真心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江海区城管执法局作为全区主次干道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牵头单位,按照“清、拆、修、建”的思路,细化具体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强化部门联动,狠抓工作落实,对69条主次干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提升了主次干道周边环境,为高新区(江海区)城市品质提升贡献城管力量。

摸排问题清单10批,逐一精准解决

“要以问题为导向,地毯式针对路边、水边、田边、园区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摸排,形成问题清单,以点带面推动环境整治,积小胜为大胜。”区城管执法局多次暗访督查69条主次干道后,精准绘制问题点位图,摸排“脏乱差”问题清单10批,重点区域问题2000余处,逐一精准解决。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金星路沿线脏乱差、绿化垃圾偷倒等问题,区城管执法局安排专人24小时无间断巡查,并于3月初对该路段绿化带进行全面整治,对巡查出的问题一网打尽,清理绿化带枯叶杂草1380多平方米,清理偷倒的绿化垃圾、生活垃圾67车。针对连海南路、中沙路等主次干道面貌差等问题,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对上述路段进行沿线绿地改造,修剪乔木、绿篱。

区城管执法局还根据“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主动参与各街道的“清、拆”行动和区住建局、农水局等单位组织的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参与相关“清、拆”行动10余次,整治乱摆乱卖2150多宗,清理乱搭乱建120多处,拆除违建39处。

为了改善辖区主次干道周边环境,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区城管执法局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会同区住建局、区经促局等区直单位和街道,细化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稳步推进沿线违法建设和违规广告清拆,不断提升环卫保洁标准和绿化管养水平,持续加大执法管控力度。截至目前,区城管执法局会同3个街道集中对江海路、中华大道、金瓯路、麻园路等主次干道沿线乱象进行集中整治30余次,共拆除违规搭建雨棚、广告牌等450余处,整治路边餐饮店铺出店经营和流动摊贩3100多宗,清理乱停放共享单车2300余辆,全面摸排“僵尸车”1200余辆。

面对主次干道沿线的废品回收站这块“硬骨头”,各街道执法中队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周边居民群众、党员干部做思想工作,劝导业主主动搬迁。截至目前,外海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已经通知搬离废品回收站15间,拆除金瓯路边废品回收站13间,约11000平方米。接下来,区城管执法局还将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促局等区直单位和街道进一步细化废品回收站集中整治方案,严格标准规范,不留死角,切实达到整治目的。

加强绿化配套建设,整体提升景观档次

除了集中摸排整治,高新区(江海区)计划通过加强绿化配套建设,打造精致小品,整体提升景观档次。连海路南段(新港路以南)就存在因道路施工围蔽标准不一导致周边环境杂乱的问题,对此,高新区(江海区)按照“乔木+草坪”的思路,在人行道外侧补种绿篱,对施工工地进行统一围蔽,同步对厂区段人行道与围墙之间的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方便群众通行,改善群众的出行体验。

随着辖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推进,龙溪河水质不断提升,但其周边的环境整治没能跟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区城管执法局因地制宜对龙溪湖西侧绿地进行微地形改造,在种植花草、灌木的同时增添园林小景等,打造特色鲜明、步移景异的道路绿地园林景观。

在原本杂草丛生的东海路观音山周边,区城管执法局对原本植物进行清理,种植大规模炮仗花、黄花风铃木,希望在植物成景后,打造出“冬末看橙红如火炮仗花,春初观明黄灿烂风铃花”的美丽花海。

据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已在主次干道周边累计补种灌木约28000株,补种面积约1000平方米。麻园路与东海路交汇处约1200平方米的绿地以及东海路与礼睦路交汇处3500平方米的绿地,目前已进入方案评选阶段,即将打造成中环片区首个口袋公园和网红绿地。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雨溪通讯员/王伟

新闻推荐

江门一中附校提出“仪式感教育、个性化评价、精准教学”三大特色办学思路 借鉴“衡水模式”打造“江门模式”

江门一中附校效果图。“北有衡水,南有江门”。即将于9月份建成启用的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简称“江门一中附校”)提出的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