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伯患“怪病”,半夜起床乱舞成未解之谜 医生化身侦探成功“破案”

江门日报 2020-04-13 07:59

“感谢阮医生为我找出病因,解决了我和老伴的"心病"!”近日,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治医师阮炎鹏化身侦探成功“破案”,帮助夜间乱舞、乱跑、乱语、甚至攻击人的83岁罗伯(化名)找出“隐匿”病因,让他和其老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原来半个月前开始,罗伯每到夜里就出现骂人、打人等症状,全程闭眼睡眠状进行,喊也喊不醒,到白天又变回正常人且一切检查正常。他的老伴吴女士(化名)一边担惊受怕,一边避免罗伯磕碰摔倒,整个人休息不好、精神压力大。3月28日,在江门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罗伯半夜发作,阮炎鹏发现其血糖在夜间竟重度下降,经过抽丝剥茧,终于找出这个夜间“隐匿杀手”——胰岛细胞瘤。目前,罗伯已转至该院普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江门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曾冬怡

老伯患“怪病”,半夜起床乱舞

罗伯,海南人,长期居住江门,患有高血压,平常身体硬朗、精神状况良好。半个月前,他的病症开始被家属发现,先是起床收拾东西,嘴里喃喃自语,后来手舞足蹈,出现攻击性行为,每次发作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第二天又恢复正常且不能回忆发作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次数开始增多,程度也加重了,罗伯被家人送到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诊治。

“不知道以前有没有发作过,因为我俩常年分房睡,那晚因为他声音太大把我吵醒了。”吴女士表示,自从发现罗伯的病症后,她的精神压力非常大,甚至迷信地怀疑罗伯“鬼上身”。

听完描述后,主治医师阮炎鹏感觉这可能是典型的梦游症,起初考虑局灶性癫痫,于是细问家属,了解到患者每晚都在凌晨0点到3点发作,已经连续一个星期。

“既然是重复出现的现象,应该就能用科学解释,不会是"鬼上身"。”阮炎鹏回答。然而,罗伯的血液检查、彩超等结果一切正常,他的“怪病”暂且成为了未解之谜。

医生细心“侦查”,终于“破案”

3月27日,罗伯办理住院,入住该院神经内二科。当晚凌晨,他的病症又发作,持续5分钟后接着睡去。第二天晚上是阮炎鹏医生值班,凌晨1点许,正在睡觉的罗伯突然闭着眼睛坐起来,一会手舞足蹈,一会呆呆地站在门口,持续十几分钟后继续上床睡觉。然而,2点多时,他再次剧烈发作,出现痉挛、尖叫等症状。

这时,阮炎鹏怀着探索之心为罗伯测试血糖,“1.7mmol/L,重度低血糖!立即为患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经过紧急处理,罗伯“安分”了下来,如孩子般甜甜地睡去。

阮炎鹏介绍,幸好及时发现并处理,一般轻微低血糖病人的临床表现为头昏出汗、心慌发抖,严重时会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尤其在夜间发病时难以察觉,不少老人因此悄然离世。此外,罗伯的低血糖反应也刷新了阮炎鹏的“三观”,这是他从医近十年不曾遇到的。

罗伯为什么只在夜间低血糖?低血糖为何会引起类似梦游的症状?3月30日,阮炎鹏联合内分泌科,检测患者胰岛素指标,发现其在凌晨0点到早晨6点时胰岛素分泌量超标。随后,他们针对能够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大脑和胰腺做CT、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300分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了脑部疾病,“揪”出了一粒“隐藏”在罗先生胰腺的细胞瘤,直径约2cm。

历经5天的“侦查”,该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联手,罗伯白天检查正常、夜间却不明原因乱舞的“怪病”终于得以“破案”。

患者已转至普外科治疗

阮炎鹏介绍,胰岛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胰岛β细胞的内分泌肿瘤,早期难以发现,定位比较困难,很容易被误诊、漏诊。胰岛细胞瘤是一类罕见的肿瘤,包括来源于胰腺的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糖素瘤和胰抑生长素瘤等。这类肿瘤虽然个头很小,但能量很强大,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压、心慌、发抖、苍白、出汗、心动过速等,有时还会出现精神错乱、癫痫、昏迷等精神症状,如果患者出现类似典型状况,应及时排查胰腺相关问题,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放任瘤体让其自由发展的话,越来越严重的低血糖昏迷会使脑组织缺氧,反复发作会造成癫痫、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甚至危及生命。”阮炎鹏介绍,目前,患者已转至该院普外科,医生正针对罗伯的状况和家属的意愿,为其进一步治疗。

新闻推荐

江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8处 今年预计投入超2500万元治理资金

江门日报讯(记者/赵可义)记者前天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经排查,目前江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8处,没有威胁超过百人的重大地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