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斗山镇五福村绿稻农场: 早造插秧进入冲刺阶段

江门日报 2020-03-31 08:08

□江门日报记者陈素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位于台山市斗山镇五福村的绿稻农场,正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这几日,正是早造插秧的冲刺阶段。陈奭荣和麦春梅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是绿稻农场的创始人。这一对年轻的夫妻,都是“80后”,是农田里难得的年轻面孔。

“今年的春耕跟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纯人手插秧、收割的时代,全部靠机械作业,工作效率高多了。”陈奭荣告诉记者,今年承包的农田将近400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很重视机械化投入,去年陆续购置了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

陈奭荣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从大学毕业后,陈奭荣在大江镇一家鞋厂从事贸易工作,经常到广州等大城市谈生意。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工作很体面,然而热爱土地的他,依然会抽时间回到乡下,帮父母干农活。向往耕田种地的陈奭荣,看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以及高科技对生产技术的革新,让他更加坚信农业发展大有作为。2015年,他毅然辞职,带上妻儿,一起回到老家——斗山镇五福村,当起了全职的专业农民,创办了绿稻农场。2019年,该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学习和在外工作的经历告诉我,科技可以提高效率和产量,这也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陈奭荣说,在创办农场初期,他将一台老旧的收割机进行改装后用来犁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近年来,国家推出农业帮扶政策,农民购买新的农机,可以得到资金帮扶。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加上银行贷款,他也陆续购置了农用机械,终于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为了支持丈夫的梦想,这些年来,麦春梅也参加了相关部门举办的一系列培训班,学习农场运作、产品经营等知识。如今,麦春梅也学会了操作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在农忙时,两人一起在农田劳作。因管理得当,去年农场的亩产量已达500公斤。

今年虽然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绿稻农场的春耕工作始终没有被打乱。惊蛰过后,他们就开始了育秧、办田等一系列备耕工作,随后,夫妻二人正式开始插秧。“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是保障社会日常运作的基本。种好粮食,确保产量,就是我一个农民的使命了。”陈奭荣说道。

新闻推荐

在传承中创新煲仔饭的甄荣军 五尺灶台“煮出”亮丽人生

甄荣军扩大了店铺面积和经营范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简易灶台,整齐地排列着4行5列瓦煲,足有20个。经过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