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爱好者陈云良创作《铜墙铁壁》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在《铜墙铁壁》中,我适度夸大了手部握拳的姿势,加强视觉冲击。”在鹤山市沙坪街道越塘村委会山顶村的一幢两层民房内,“跨界手艺人”陈云良正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已过而立之年的陈云良,既是鹤山市园林绿化管理所的一名园艺工人,也是一位雕塑爱好者。“园林设计与雕塑艺术是相通的,都是环境艺术,需要因地制宜,运用空间层次感,但雕塑更注重人文精神。”在全民战“疫”的时候,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他,用专业技能制作了《铜墙铁壁》这一雕塑作品,向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表达敬意。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杨嘉蔚
“宅”家重拾雕塑技能家人来当“助手”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陈云良响应号召“宅”在家,为了排解无聊,2月3日,陈云良按照电视上的医护形象,开始制作表现医护人员的单人泥塑。“后来觉得太单调了,就加入了警察和志愿者,最终形成了《铜墙铁壁》这个作品。”陈云良介绍,雕塑为三人振臂齐呼的场景,代表着人定胜天。
陈云良说,雕塑的工艺步骤比较繁琐,包括备齐材料、搭架、确定动态和比例尺寸、上泥、深入塑造、定稿翻制外模、制内模等,所有步骤紧密相连,往往需要多位技工的合作才能一气呵成。
陈云良笑道,还好家人都十分支持他,出门买菜时,如果在路边看到合适的木板、铁丝和石砖,都会捡回来给他做支架用,还把家里的饭桌改造成他的工作台,竭尽所能地给他提供帮助。
“最难的就是制作泥稿这一步,因为雕塑是立体的,需要反复推敲,才能表现出立体感。有时我连晚上做梦都在想护目镜该如何表现、衣服纹路怎样才自然。”陈云良打趣道。
2月29日,陈云良的泥稿终于完成,他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一张张扑克牌插入其中,划分出翻模的分界线。而在石膏制模的阶段,为了不让作品产生气泡,陈云良用食指蘸石灰浆轻弹,力求实现石灰浆均匀覆盖。“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家里的墙上全是石灰浆,晚上睡觉时,我的食指都是酸痛的。”陈云良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制作雕塑需要占用的场地也越来越大,陈云良的工作台从二楼客厅搬到了阳台,后又搬到一楼门口。
家人是陈云良的“助手”。为了研究最为自然真实的衣服纹路,陈云良的妻子穿上雨衣模拟防护服,并高举双手摆出陈云良想要的姿势,经常反复折腾一两个小时;“要放大拳头,缩小头部”“要加一个女性角色”“人物之间要留点空隙”……在围观陈云良制作时,他的家人也会根据自身观感,提出一些建议。“他们不仅照料我的饮食起居,还为我的作品提供"艺术指导"!”陈云良笑道。
雕塑是“静止的舞蹈”
希望做出感动他人的作品
“雕塑与绘画不同,有其自身的艺术语言,一般不借用色彩表达主题,偶尔出于需要,也只是用简单的颜色稍微渲染即可,否则会覆盖雕塑自身的语言。若想表现人物的肤色,可以运用材料的肌理质感,进行抛光或者打磨,再微微上色。”陈云良认为,雕塑是静止的舞蹈,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目前,《铜墙铁壁》的创作已接近尾声。“我用丙烯颜料上色,上完一次抹一次,以创造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层次感。”陈云良介绍,往往要经过3到4次上色,雕塑才会有厚重感。“雕塑是立体的画像,对场地的要求很高,需要团队的配合,也需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的等待。”陈云良说,从开始制作到接近尾声,《铜墙铁壁》花了他近一个半月的时间。
从接触雕塑至今,陈云良已陆续完成近20件雕塑作品以及逾400件软陶人偶作品。
“在雅瑶镇铁夫画阁内,放着一座李铁夫铜像,是我求学时期的老师——潘鹤所作。我一直想临摹一个,以致敬老师和铁夫先生,可惜还尚未完工。”陈云良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完成《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雕塑。“慢慢感受,用心用情,带上一股钻研的劲,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希望做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雕塑作品。”陈云良说道。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谌磊通讯员/崔凤梅)据鹤山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前期鹤山以多云天气为主,并将迎来降温,预计3月13日夜间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