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脑中风,谁想到是耳中风 38岁女子患突发性耳聋因错失治疗时机,导致右耳失聪

江门日报 2020-03-16 07:39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信息“接收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器官,但作用却不可小觑,耳朵要是出现了问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日前,市民黎女士出现眩晕,听力下降,但因错失治疗时机,导致右耳失聪。“当时脑袋出现眩晕,以为是脑中风,谁想到是耳中风!”黎女士后悔莫及。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蔡昭璐通讯员曾冬怡余俞斌

突发性耳聋属于急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一个月前,38岁市民黎女士耳朵出现听力下降,且伴有眩晕,以为是脑中风,便去了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排除了脑中风后,黎女士安心地回家了。但没想到的是,回家后,黎女士还是反复出现眩晕,并且右耳的听力越来越差,但黎女士没放在心上。直到前几天,黎女士一觉醒来,发现右耳听不到声音了,她慌了,赶紧来到江门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她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但因病情拖太久,右耳听力已不能挽回。

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吴树浓解释说,突发性耳聋被称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三大急症之一。成人在起病三周内、儿童在起病两周内为治疗的最佳时期,一个月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

据了解,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发病前一般没有什么不适,多数人有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情绪焦躁以及受凉感冒等情况。也有部分患者先有一侧耳鸣或眩晕,继而听力迅速下降,但患者常因耳鸣或眩晕严重而忽视了耳聋的表现,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耳内堵塞感,以及耳周皮肤麻木感。此外,突发性耳聋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朵像隔了一层膜,感觉声音很遥远。不少病人同时伴有耳鸣,严重的还会出现眩晕、恶心和呕吐。

“黎女士在排除了脑中风之后,应该来耳鼻喉科看,但她没有重视。”吴树浓说,内耳感觉声音的听毛细胞和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变性坏死,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

可诱发突发性耳聋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市民宅在家不用上班,生物钟被打乱,经常晚上熬夜刷手机聊天、追剧,久而久之,疾病就开始找上门。

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胡小怡表示,虽然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仍不清楚,但可以知道的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发因素。因为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主管听力的,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据吴树浓介绍,最近这段时间,该院接到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盲目认为,突发性耳聋是暂时的、是没有休息好导致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导致发病后未及时就医,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听力下降时,很多时候不痛不痒,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再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往往严重了才就医,但是耳朵的毛病不能等,否则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失聪了。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还硬扛,从而耽误了早期治疗。”吴树浓如是说。

★相关链接

青少年听力敏感且脆弱

上网课要避免长时间戴耳机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孩子开始在家开启“停课不停学”的模式。胡小怡提醒,青少年儿童的听力敏感且脆弱,更容易出现问题。每天长时间戴着耳机在家上网课,会对孩子的听力尤其对耳蜗会造成损害,如果休息不好,噪音对内耳循环和耳蜗都有更大的损害。建议小孩早休息,不熬夜,避免噪音,戴耳机时间不要过长,音量不要过大,尤其晚上不要让孩子戴着耳机听歌入眠。

吴树浓说,突发性耳聋与其病因有很大关系,要想有效预防突发性耳聋发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和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接触,避免各种噪音对听神经的刺激;

2、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使用耳机时,保持中低音量状态;

3、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营养均衡,切忌暴饮暴食;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5、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6、预防感冒,杜绝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要尽早治疗,如发现听力异常尽早去做检查。

新闻推荐

全市城管系统: 尽最大努力 将时间缺口夺回来

江门日报讯(记者/严建广通讯员/陈若兰)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市城市管理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了解到,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将坚持大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