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才球醉心现代刻字书法艺术 刀凿为笔墨 朽木也能言
将古意盎然的汉字在木块上雕刻得富有艺术,把儒雅的书写演绎为老木中的岁月痕迹。走进孙才球的艺术工作室,看着在老木上镌刻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钟鼎文、竹木简、隶书、小篆等等在这里交织成一组组高雅的图案,不禁让人想起远古文化的发端。
在工作室内,只见孙才球刚在这边书桌上挥洒着笔墨的写意,那边又拿起锤子和锥子在木料上面精雕细琢,沉浸在神游物外的创作境界。作为江门现代刻字书法艺术研究第一人,在许多人眼中的一段普通木块,对于孙才球而言却是创作素材。他纵横驰骋于每一块造型各异的老木中,不懈地寻求新的技法,将艺术创作聚焦在书刻装置这一新颖的艺术载体上,平淡无奇的木块经他的巧手匠心,往往“化朽木为神奇”,被镌刻上灵魂,被赋予了生命。
策划/叶桃统筹/王平强崔怡娟文/图林立竣朱磊磊
刻字作品入选“国展”
在新会技师学院见到孙才球时,他正在自己的创作室内忙碌着。临摹的刻字作品——《参悟》高悬在墙壁上,一下子映入眼帘。“《参悟》入选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己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我把它再现出来,体会曾经的创作感受,并挂到合适的地方,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孙才球说。
对孙才球而言,《参悟》是他艺术生涯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征集中,它从全国5万多件作品里脱颖而出,最终入选,成为广东参加“国展”以来的唯一一件入展刻字作品。孙才球形容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喜事,没有辜负自己的坚持。”
细品《参悟》,这幅40厘米见方的书刻,同时运用阴刻阳刻手法,色彩以古朴喜庆为主,将古代金文转换成现代刻字,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参悟”二字,也正浓缩了孙才球这么多年来对工作、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一个感悟。
书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文字起源于古人所创制的符号,大家先是口授心记,后经过各类形态演化成为象形文字。文字出现后,因为没有纸,古人就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在石头、碑铭、器皿、摩崖上等,这些都成为了传统刻字。
发展至今,现代的书刻艺术更是一门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新兴艺术门类。一般先用宣纸写出书法,再拷贝到木板上,然后打造出立体的汉字形态,彰显了汉字形象的书法美、镌刻的形式美、材料的肌理美、色彩的装饰美,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和学术性价值。
对于书刻,孙才球有着极大的热情。在《参悟》的作品手记里他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无负今日”。他感慨地说:“书法是我的人生,书刻是我生命永恒的元素。”
现代刻字是立体的艺术
1976年,孙才球出生于新会大鳌镇,沙田文化孕育了被称为“鳌江刀客”的他。1988年,大鳌成立新会第一个镇级文联组织,同年鳌江书画社成立,2001年至2009年间,孙才球曾任书画社两届会长,还曾兼任大鳌文联主席。
美术专业毕业后,孙才球先后在大鳌中学、新会技师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孙才球不懈研习书法之道,不断提升自身的书法水平。
2006年,孙才球的书法作品入选广东省首届新人新作展,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次年,他开始接触现代刻字书法艺术,当了解到中国书协把刻字艺术列入书法“国展”,承认刻字艺术的价值后,孙才球更坚定了研习该门新兴艺术的想法,并深深迷上这项艺术。
“现代书刻这门技艺并不容易,早前我投稿出去,全部石沉大海。”孙才球说。为了学好刻字,他曾外出山东、河北等地求学。“那时整个江门都没有书刻的人,广东省的也不多,只能去外省学习。”孙才球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摆弄起那些雕刻工具,“这些都是学习后才知道还有锥子这样的工具”。
孙才球向记者展示了他不同阶段的作品。从十年前初学的平铺直叙、刻意的刀法表现,到后期懂得巧妙运用木纹的浑然天成,在孙才球看来,与传统的刻字不同,现代刻字兼具书法美、刀法美、色彩美。与传统刻字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刻字融合了书法、建筑、美术、构图、色彩、雕刻等理念。如果说传统刻字是平面的,那现代刻字则是立体的。
艺术创作要有情感
一幅书刻作品如何转化成艺术作品,身为老师的孙才球深懂“因材施教”的道理。作品《文章千古事》字体的迂回婉转在变化的线条细微处纤毫毕现,因字形而着色得恰到好处的文字产生出强烈的冲击力,阴刻阳刻对比中尽显刀工明快之力,所有刀刻技法在孙才球手中得心应手、娴熟自如,成为他木刻艺术独特的语言。
“《文章千古事》这个作品创作时有意在地上摔成两瓣,然后顺着纹路创作得来。”在孙才球看来,书刻既是书法的艺术,也是刀工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顺应木料的纹路。每一块木块都是自然造化之物,有它独特的纹路,雕刻这些木纹时要懂得“道法自然”,合理利用。“"木能言",你要跟它有话说才行。艺术创作都是要有情感的。”孙才球说。
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艺术家,孙才球不少作品题材涉及小鸟天堂、侨乡碉楼、新会葵艺等。像《象山秋月》《圭峰叠翠》等围绕新会八景而创作的系列作品,孙才球巧妙地将多种字形融合为一体,既有传统的书法写意、也有现代文体的夸张,更具有建筑的美学。“现代刻字书法艺术要强调书法的表达,也要用刀刻出书法的效果。在纸上书写的时候就要构思好整体的架构,该如何刻画,包括字体的选择、笔墨的浓淡。书法是书刻成功的基础。”孙才球说。
这些年来,孙才球曾举办大美五邑——贺国庆孙才球茅龙书刻艺术展、迎新春孙才球现代刻字展、广东省首个茅龙书刻艺术个展、全国首个红木行业刻字艺术个展等,出版有《中国家风——孙才球现代书刻作品集》《孙才球现代刻字作品集》等。“目前我正研究茅龙书刻的课题,即茅龙书法与刻字的融合,正在编写艺术论著《中国茅龙书刻艺术》。”孙才球表示,茅龙笔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明朝大儒陈白沙先生用它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就蜚声全国,影响深远。茅龙刻字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将会对茅龙书法赋予现代艺术的价值。
孙才球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开掘着质朴无华的文化符号,探寻着古老文字创造与现代生活环境和人文状态的融合。他的成功实践为江门、为广东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书刻在省级层面协会的组建,凝聚团队的力量将书刻艺术推广至更深远的空间与未来。而他本人也不断对书刻艺术的推广普及,使越来越多学生追随而至,艺术的种子更随着学生的脚步播种在祖国大地,甚至到了德国等欧洲地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的一隅也许会出现孙式的公共艺术品,让书刻艺术在公共空间展现出跨越时空的力量。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卓栋,通讯员周颖森、江工信、谭耀广报道:3月12日下午,江门市工信局、江门市财政局等部门在江门市广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