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求医无果,积累10厘米厚检查单 51岁男子患上躯体化障碍症

江门日报 2020-01-20 08:30

李福球

近日,随着“朴秀荣患躯体化障碍症”登上微博热搜,“躯体化障碍症”开始受到大众关注。据悉,该病症患者会不明原因地躯体化疼痛,并出现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等。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福球说,在他收治的患者中,大部分做了许多体检,仍然无法确认病症,辗转求医,花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也承受了不少痛苦。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明原因的痛都是“心”在求救。

合伙人突发心肌梗死去世

51岁男子担心重蹈覆辙

近日,51岁的江门人林先生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复查,想起2年前,心脏不明原因地疼痛,奔波多家医院求诊,积累的检查单有10厘米厚,却仍查不出病因的经历,心生感慨。

3个月前,经他人介绍,林先生来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症,且有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症?这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强烈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该病表现为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比如心脏疼、背疼、腰疼等,而且,该疾病可致患者抑郁、焦虑,甚至轻生。”李福球介绍。

林先生正符合该症状,明显表现出心房紧张、手抖、焦虑不安等。根据林先生的讲述,他是一位私企老板,经常出差、喝酒、应酬,精神压力较大。此外,他做事严谨,自我要求高。两年前,他的一个合伙人突发心肌梗死去世,对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只要一闲下来就感觉心里不舒服,担心自己也会出现心肌梗死。久而久之,他的身体出现胸闷、乏力、呼吸不畅等躯体症状。

心电图、B超、彩超、心脏造影等检查都做了,结果都显示林先生身体无大碍,但是胸闷等症状始终困扰着他,于是他开始猜疑医生对自己不重视,甚至去到香港,花了10多万元,找专科私人医生为自己做心脏支架手术。术后,林先生感觉良好,不料过了3天,他又出现胸闷、乏力、气紧、失眠,令他痛苦不已。

所幸,他辗转找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经过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外加心理辅导,如今已经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

43岁全职太太

被头疼、背疼、腰疼困扰10年

林先生并非个例,另一名43岁的江门人何女士也受不知名头疼、背疼、腰疼困扰10年。5年前,她开始吃止痛药和安眠药,平均每年住院5次,中医、西医甚至迷信都尝试过,仍不能解决躯体疼痛带来的痛苦。何女士说,她甚至服用过吗啡类的癌症止痛药物,刚开始感觉良好,过了半个月又周身疼痛。

近日,李福球受邀对何女士进行多学科会诊(MDT),才找出躯体化障碍症这个病因。

李福球介绍,何女士性格内向、敏感、多疑、自卑、不爱与人交往,是躯体化障碍症可能致病因素之一。此外,像林先生那样做事严谨、完美主义、敏感多虑的人群,也是躯体化障碍症的高发人群。实际上,该疾病的具体致病因素不明,相关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性格、社会环境压力、文化背景等因素相关。

躯体化障碍症的

社会认知率较低

“躯体化障碍症患者以先入为主的观念为指导,比如,觉得自己有可能突发心肌梗死,就感觉胸闷、气短等,自我不断将问题扩大化,日渐升级的焦虑促使神经紧张甚至异常,可能就表现为躯体障碍。”李福球表示,躯体化障碍症的社会认知率相对较低,需提高认识度和接受度,才能够让许多患者“少走弯路”。

如果有家人或朋友患上了躯体化障碍症该怎么办?李福球建议,多给予患者一些理解和体谅,不要急着全盘否定患者的病情,但也不建议“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等病急乱投医行为,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积极就医。假如治疗效果较好,一般1~2个月内,患者就会有所好转。

医学指导

李福球: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岭南名医,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的治疗和预防。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通讯员麦润萍

新闻推荐

“网上窗口”启用 边检行政许可实现“掌上办”

江门日报讯(记者/冯瑶君通讯员/刘璐瑶)“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这是边检民警送给我们最好的春节福利了!”近日,新会港辖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