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吸烟、过烫饮食?小心这种病找上门 47岁男子长期喝酒致食道癌
冬季气温下降,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饭要趁热吃”“多喝热水”等热心嘱咐也时常在耳旁响起,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饮食过热,可能导致罹患食道癌。
江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周光平表示,不良饮食习惯(如食用过烫、粗糙或霉变食物),长期吸烟、饮酒,亚硝胺类化合物等与食道癌密切相关,且食道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曾冬怡
长期喝酒易患上食道癌
47岁的新会人罗先生有20年酒龄,最近一直觉得胸痛,于是在当地医院做了B超检查,结果显示其肝胆等器官都没问题。后来,他又觉得咽喉干燥、发痒,以为肯定是喝酒过多所致,也没太在意,只是吃点润喉片之类的东西,可是症状始终不见好,还总感觉咽部有东西,却咳不出、咽不下。
罗先生后来到江门市人民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诊断其为晚期食道癌。看到诊断报告,罗先生始终无法相信。
实际上,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一段肌性食物通道,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食道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发病高峰年龄为45岁—80岁。
“长期喝酒的人更容易患上食道癌。特别是喝酒容易"上脸"的人,一杯酒下肚就脸红到脖子根的人群,比普通人群罹患食道癌的风险高2—17倍。”周光平指出,喝酒脸红的人代谢乙醇能力较低,会导致乙醛在体内储存过多,而乙醛又是一个明确的致突变物和致癌物,会引起一系列致癌的效应,所以喝酒脸红其实是食道癌的危险因素。
长期过烫饮食
是食道癌的诱发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过评估后认为,超过65℃的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长期过烫饮食造成局部炎症和热刺激,是食道癌的诱发因素。
“长期高温饮食会导致我们食道受损,是致癌的高危因素。美食在前,切忌狼吞虎咽,让刚出锅的食物凉一凉再入口。尤其吃火锅的时候,食物刚从红油滚烫的锅底中捞出时,千万不要急于入口。”周光平指出,早期食道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90%,而中晚期仅有6%—15%。然而,由于早期食道癌通常没有症状,或者说仅仅有一些类似于“慢性咽炎”的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此重视食道癌的“报警信号”,及早发现食道癌并接受治疗,十分重要。
其中,吞咽困难是食道癌最早期的信号。进食粗硬食物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食物通过时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这种哽噎感和停滞感往往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
周光平特别提醒,一旦出现吞咽哽噎感、吞咽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感、上腹部疼痛、咽喉部紧缩感时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检查。
进入中晚期的食道癌,典型的症状是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声音嘶哑,有时还会咳血;上腹部隐痛不适,胸骨后刺痛;逐渐消瘦、脱水、无力。持续胸痛或背痛表示为晚期症状,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
高危人群应每年
做一次食管的相关检查
周光平介绍,食道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食道癌家族史,有吸烟、酗酒的习惯,喜食过热或过硬及腌制食物,患有食道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年龄超过40岁者。
针对高危人群,如何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周光平给出如下建议:第一,进食不可过快、过热,谨防食道损害;第二,少吃腌制、烧烤、熏制、油炸食品,它们都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第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粮,保证各种微量元素均衡摄入;第四,感觉不适,要及时做内镜检查。
周光平建议,食道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食管的相关检查,如电子胃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胸部CT、磁共振成像等。
医学指导
周光平: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擅长胃肠镜诊断及治疗。
新闻推荐
□柯志华从小,我就是个爱看书的孩子。那时候住在农村,书籍有限。最初喜欢上看书还得从格林童话说起,亲戚在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