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打赢“三大战役” 建设绿色生态江门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铁腕治污,坚持全面达标,以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固体废物歼灭战“三大战役”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如今的江门四季常绿、处处皆景,是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宜居之城,生态文明之美已成为江门最亮丽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江门有着最为生动的实践。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回顾过往,通过一组组数据去了解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江门市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1
蓝天保卫战
776台生物质燃料锅炉整治全面完成
为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江门市突出协同共治、科学治理、精准治污,大力推进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关停搬迁主城区高污染高排放企业188家,新扩禁燃区内35台(座)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窑)关停或改燃清洁能源,36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完成煤改气或关停,完成161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和776台生物质燃料锅炉的整治,粤电新会电厂热电联产、蓬江江沙分布式能源站两个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完成7035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市公交电动化率已达85%。
2
碧水攻坚战
潭江牛湾断面区域消除15个劣Ⅴ类断面
为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江门市大力开展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完成区域内列入省清单的1697个“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持续对103个重点企业实施排放总量减排措施,消除牛湾断面区域内15个劣Ⅴ类断面,区域内劣Ⅴ类断面基本消除;2019年全面完成年度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江门市在2018年底前已全部完成了地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2019年,江门市以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65个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目前已100%完成整治,全面提升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3
固体废物歼灭战
新增工业固废处理能力50.3万吨/年
江门市持续深化“清废除患2018”“清废除患2019”专项行动,建立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填埋隐患点常态化巡查机制,“中西南北”四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建成投产,2019年全市新增工业固废处理能力50.3万吨/年(共有108.6吨/年工业固废处理能力),有效遏制固废非法倾倒处置行为。
持续强化环境监管高压态势
2018年以来,全市生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2987人次,检查企业38263家次,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11宗,处罚款19266万元。强化“双随机+专项执法”,推进“铁腕治污百日行动”、深入开展“尖兵”系列专项行动,紧盯涉气违法行为深入开展“蓝剑1号”行动,聚焦重点断面大力推出潭江流域专项执法行动,突出打击夜间和节假日偷排漏排行为强势实施“雷霆”行动,有效强化环境监管震慑力。
全面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694件案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已按计划完成或正按时序进度推进。2018年以来,共受理37964件群众投诉事项、14件省信访攻坚专项均全部办结,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得到有效提升
新会区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374个市级生态村,有效推动生态村创建。3304个自然村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
市环保部门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在确保审批质量的前提下,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限缩短为10个工作日;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时限缩短为5个工作日;推行环评承诺制改革试点,自印发《江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审批承诺制改革试点实施工作方案》以来,全市共有9个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承诺制审批;2018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政策宣传121场,覆盖9657家企业(单位)。
江门日报记者/林立竣通讯员/江晓峰
数据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制图:方雨平
新闻推荐
中国男排冲击东京奥运会的梦想破碎。昨晚在江门进行的东京奥运会亚洲区男排资格赛冠军争夺战,伊朗队以3比0战胜中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