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2020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四大关键词读懂江门新动向

南方日报 2020-01-14 06:24

制图:区瑞香

加快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交通大会战年度计划完成投资逾200亿元、力争珠江肇高铁年内动工、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家、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2020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干货十足、亮点纷呈,对江门政府全年的工作进行系统的部署,一系列的新举措折射出发展的新动向,“双区驱动”机遇、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民生保障等关键词成为全年工作的四大关键词。

南方日报记者郑琦

关键词

抢抓机遇

珠江肇高铁有望年内动工

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是当前各地的重点工作。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江门同样将该项工作放在首位,并分别在产业平台、互联互通、营商环境、人文湾区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四大举措,令人期待。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发展平台,需要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作支撑。为此,今年江门将大力推进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做好广海湾、赤溪片区产业规划。同时,加快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抓好碧海银湖文旅项目、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五大万亩园区和“1+6”核心园区提质增效。

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今年江门将强化与大湾区城市的“硬联通”和“软联通”,交通大会战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0.9亿元。其中,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南沙港铁路力争建成通车,并推动客运改造,实现三区四市铁路客运站全覆盖;推动深茂铁路深江段动工建设,力争珠江肇高铁年内动工,稳步推进深南高铁前期工作。

改善营商环境也是江门抢抓“双区驱动”机遇的重要抓手。今年,该市将对标先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压缩为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建设,100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城通办。

2020年,江门还将以侨为桥,共建人文湾区,深入打造侨务强市、文化强市,全力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积极筹办2020年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做实“侨梦苑”,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力争动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150个

为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江门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提质年”,积极承接深圳等产业转移,探索建立“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转化”等产业合作体系。各市(区)年内均要引进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项目并动工建设,东部三区一市均争取至少引进一个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西部三市均争取至少引进一个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全年动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150个。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是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今年,江门将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50家。同时,打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牌,支持五邑大学与港澳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打好院士牌,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特派员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好大科学装置牌,推动江门中微子试验站年内完成基建工程并开始设备安装。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为此,江门将高质量建设人才岛,加快推动腾讯“WeCity未来城市”、华为ICT学院、IBM软件外包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加快主城区人口集聚。

而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今年江门将持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国企参与“三旧”改造、园区开发、市政工程、高速公路、环境治理、民生项目等的建设,市、区两级国资共同出资组建一家市级的投资开发平台;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打造大湾区跨境金融平台,推动企业积极与澳门金融机构合作。

此外,江门还将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强与港澳的对接合作;加快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验收运营,启动珠西国际陆港工程,推进鹤山“无水港”建设,谋划建设川岛对外开放口岸,积极开展港澳籍船舶入境维修业务。同时,该市还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加快赤坎古镇、古劳水乡、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开平市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积极推进都市核心区深度一体化,努力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是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焦点。报告提出,江门将实施“三区并进”发展新格局,强化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提升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激活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潜力。

在乡村振兴方面,今年江门将抓好15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街)创建工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一批侨乡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推进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

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今年江门将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的1108个村(社区)全部达到省要求的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连线连片建成14条以上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同时,该市将巩固“厕所革命”建设成果,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100%;完成15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村庄保洁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55%以上;完成332条革命老区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城市提质同样是江门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江门将持续抓好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江门河、天沙河两岸品质提升及生态修复、人才岛滨水景观带、城心轴线慢行系统建设,打造江海云道等特色游览休闲路径;完成江门水道新会段等的建设,全年新增碧道100公里;新建(改建)镇街、村居公园123个,新建(改建)精品口袋公园9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门还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有条件的路段探索设置摩托车专用道,实现汽车摩托车分道行驶,全市公交纯电动化率达到100%;加快“三旧”改造,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蓬江区江海区建成省级全区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全市民生支出预计逾300亿元

报告还提出,今年江门要抓好民生实事落实,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该市将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14.5亿元,增长7.5%。

其中,江门将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质量,力争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持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五项底线民生保障项目水平,逐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确保有需要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90%以上。

在备受关注的教育事业方面,今年江门将实施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80%以上。同时,推进普通高中提质扩容,加快推进江门一中扩容和培英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推动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为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今年江门将推动医疗联合体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五市(区)县域医共体上半年要实现全覆盖。同时,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敬老院、长者食堂项目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此外,今年江门还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打好碧水攻坚战,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93公里,修复、改造老旧污水管网37公里;推动文化惠民事业,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五邑华博馆、市图书馆,蓬江区文化中心,江海区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开平市红线女故居,恩平市新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馆建设和升级改造。

新闻推荐

工业立市结硕果 “三千亿江门”再出发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3000亿元,转型升级仍是未来发展关键

1月9日召开的江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江门市市长刘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9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