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进一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让各级医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本次两会,进一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成为了江门市人大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之一。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经过多年的基层调研,市人大代表、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熊小琴发现,受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及服务能力、患者择医观念、医保报销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江门市目前医疗资源在地区上分配不平衡,“一边是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上面吃不下,下面吃不饱"的情况在江门市是存在的。”
为此,熊小琴建议,要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保证基层医院药品同质化供应,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从而让患者愿意留在基层医院看病。同时,三甲医院等要集中力量着重解决艰难险重疾病,打造更高水平的医院。
市人大代表、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科长、妇产科主任医师李超容直言,当前,江门还存在着三甲医院一直在做一甲医院要做的疾病基本预防工作。近几年来,人大代表也一直呼吁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结构应该是正金字塔形的,70%的常见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20%多的急症和重症在二级、三级医院诊治,只有不到10%的疑难病症才会到顶尖的医院诊治。分级诊疗,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治本之策。”
李超容建议,政府及医院要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三甲医院则要主攻高精尖方面的医疗技术。“江门市要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和推广,实现各级医院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张旭辉表示,家庭医生是分级诊疗制度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外国的家庭医生发展为什么成熟,是因为有分级诊疗制度存在,而在我国,家庭医生以及分级诊疗制度的基本建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国家也在推动远程诊疗、电子处方等,这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陈敏锐)
新闻推荐
港澳委员在座谈会上为江门发展踊跃建言。郭永乐摄昨日上午,两会重头戏——港澳委员座谈会(委员约见市长座谈会)召开。出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