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的“面子” 县城的“里子” 城市品质建设放缓,宜居之城金字招牌如何再擦亮

南方日报 2020-01-09 06:11

在珠海与中山交界的香洲、坦洲一带,有个怪现象。一路之隔,这边的珠海,街道整洁,公园密布;那边的中山,道路拥挤,难得见绿。

两地接壤处,城市面貌有差距,本也不稀奇。经济实力较弱的一方,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可以理解。

然而,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山的经济体量都在珠海之上。但近年来,中山的智慧城市、品质城市布局进展缓慢,仅有东区的CBD“旧改”略显成效。旧城区几乎没有变化,新城始终留在蓝图上。

有人说,中山有着明星城市的“面子”,内里却是普通县城的“里子”。

南方日报记者潘晓晨郎慧戴惠甜

“门面”有多重要?从公园数量说起

2018—2019年连续两年,中山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统计年鉴均未见“市政建设”相关章节。仅在中山市地情信息库网站,能查询到该市城区公园绿化建设的少量数据:1978—2018年,中山市城区绿化面积从56.5公顷增至6195.66公顷,公园数量从1992年的6个增至2018年的82个。

公园不仅是城市的休闲之地,更反映了城市对建设品质的追求。在该项指标上,把中山与相邻的江门、珠海对比一下。地方统计年鉴显示,江门2018年全市有公园399个,其中市区328个;珠海2017年全市公园323个,到2018年,珠海主城区香洲区已建成各类公园126个。仅看主城区公园数量,中山已大大落后于江门和珠海。

再对比与中山同为市辖镇建制的东莞。2018年,东莞仅市级和镇级公园就达到了260个。

以公园绿化为代表的“门面”,对品质城市建设而言有多重要?讲一则流传于珠海和中山的小故事。南宋香山建县时,须确立县治,修筑城府。石岐本不是唯一选择,但乡人郑天觉提议“建城必须贵地,地贵土必重,试请秤之”。获得众人同意后,又命人在石岐的土中掺入铁砂,于是石岐便成了县治所在。

此后数百年,石岐作为市中心,得到蓬勃、长足的发展。而当时县治竞争者的坦洲、三乡一带则成为边缘地区,经济发展、城市面貌等均与石岐相去甚远。

古往今来,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人们本能地向往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的地方。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对于吸引人才、企业等都大有裨益,也可有力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早在2013年,国务院即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重点要求促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多次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对于珠三角城市而言,这又是新一轮的机遇。

如今,城市品质提升已成为珠三角各地的普遍行动,纷纷不惜重金投入城市建设。近年来,东莞中心城区崛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珠海主城区不断增添新地标,西部地区的一座座新城也拔地而起;广州积极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千年商都实现“逆生长”。

在中山,城市建设也是个中心话题。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甫一到任,就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他强调要通过实施“强心”工程,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拓展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城市之心”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

公园数量明显偏少,说明城市品质尤其公共空间方面,中山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与周边城市不断崛起的亮丽风景线相比,中山显得“门面”黯淡。

中山是怎样“掉队”的

1983年,中山长江乐园开业,占地4万平方米、有18个新型游乐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引进外资修建的大型综合游乐场,领一时风气之先。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旅游看广东,广东旅游看中山”成为一时佳话。长江乐园落户中山后,首家中外合资温泉酒店、首家温泉高尔夫球场也相继在中山诞生。就主题公园项目而言,中山一度走在全国的前列。

然而,将近40年过去了,你还能在中山找得到一家叫得上名头的大型主题公园吗?

把时间缩短到近20年。过去,和中山一样的“直筒子市”东莞,城市建设也长期为人诟病。2001年,《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出台,提出打造城市新区,并叫响了“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口号。东莞的城市品质开启了飞跃之路。今天,东莞又提出了“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城市沿着轨道不断扩展。

而中山的城市规划蓝图,直到近年来才基本画好。2018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城市设计重点区域和节点。2019年是中山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层出不穷的一年,陆续出台了《中山市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设计》《中山总部经济区(东区片区)规划一体化综合咨询》《中山市中心组团总体城市设计》《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等。

再看最近10年。2010年,广州提出要用一整套政策,力争花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138个城中村整治改造。从那时起广州便已明确,在旧城更新改造中,要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保护和整治,保护现有空间布局和改善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网红景点永庆坊。

中山的“三旧”改造步履维艰。在石岐区、东区老城中心地带,盛景尚峰、完美金鹰广场等已成为城市新地标。但它们大多为产权单一的工业用地改造项目,因不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整体推进较为顺利。

其余土地,因缺乏配套政策的支持,或因居民拆迁、“三规合一”、环境测评等问题,推进速度缓慢。有中山本地开发商曾公开表示,如果政府不牵头从市级层面厘清上述问题,一些渴望参与城市更新的企业也只能望而却步。

把时间缩短到近5年。2015年,珠海的主要城市地标还只有“珠海渔女”。如今,气势恢宏的“日月贝”珠海大剧院成了新的打卡点。情侣路上,人工再造了连片沙滩,市民活动公共空间大幅扩展。

在中山,近年来虽规划建设了中心城区公园群,但工期拖延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中山市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东区紫马岭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受规划路控规影响,工期严重滞后。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目前仍未开工,尚处在初步设计审查阶段,需待完成审查后才可启动项目概算编制及施工图编制工作。

中山的城市建设,还有多少个10年可以等待?

从兄弟城市身上学什么

站在中山市东区金融中心高楼上俯瞰,连片的老旧低矮房屋错落参差,周边却又夹杂着几座现代化商务写字楼,略显魔幻。

放眼大湾区。广州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既保护了历史文脉,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千年商都生机勃勃。珠海凭借不断拓展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品质美名远扬,宜居环境已成为城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砝码。东莞以规划为引领,做强中心城区,城市品质的跃升为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的集聚,提供了强大助力。

内视中山。老城街道窄狭分散,没有明确的功能区布局,经“三旧”改造建设的东区CBD,至今未能发展壮大。没有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怎能大量吸引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呢?

广州的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启示在于,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土地房产权益关系复杂,但只要配套政策完善,只要工作有决心、有力度,“三旧”改造可以推进,历史文脉也是能保护的。

珠海的城市大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在于,虽然经济体量、城区面积和一线城市相比有差距,但只要肯投入、下苦功,“小而美”也是一种上上之选。

东莞的城市规划也说明,同为“直筒子市”,“强心”是必须的,强力推进市级统筹可以实现。

看到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实际上,当前的中山,已经不缺规划蓝图,不缺科学认识,真正呼唤的是抓落实的制度措施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三旧”改造面临的利益关系复杂,没有符合本土实际的举措,就没有工作的抓手。广州“三旧”改造的成功,更在于全市完善的政策配套,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方法,实现各方利益之间的平衡。

东莞城市建设的成功,除了科学规划外,还在于市级的强力统筹,既避免多规打架,又要调动各方支持,从而形成合力建设中心城区。

珠海的城市大公共空间既耗费财力,又占用土地;既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又要敢于创新,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助力城市建设。

难题不是中山一家有的。城市品质提升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关键还是靠人和制度来推动解决。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才是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提振士气、攻坚克难,其他城市的经验才能转换为自己的能量,纸上的蓝图才有可能变为身边的现实。

“宜居”本是中山的一块城市招牌,但珠海、东莞等地市的品质城市建设步伐加速,这对中山如何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也提出了新思考。

在大湾区城市竞相扮靓的潮流中,中山若失了“门面”,便可能失了当前湾区建设的大机遇。

启示录

江门:提升城市品质,要勇于“啃硬骨头”

城市品质提升,是当下珠三角城市面临的大课题。江门与中山一江之隔,虽然城市建设有诸多不足,但近年来却着实取得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2018年,江门就已明确投入超一千亿元,实施八大行动,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打造“品质之城”。如今,江门的城市出行环境大大提质,多个精品工程创出特色,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建设贵在尊重规律、协调发展。江门如何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啃下多个硬骨头?今天的作为决定城市的未来。江门的作为,对于中山城市建设或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攻坚克难的决心

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的忽视,江门城市建设欠账太多,发展太慢。近年来,这一矛盾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加突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江门早已意识到,务实重干、全力推进,才能缩小差距,打破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迈开城市建设的更大步伐。

面对资金短缺、历史欠账多等困难,江门攻坚克难的决心表现在哪里?江门不仅制定《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印发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任务清单,确定提质目标任务,明确各区政府和相关单位责任。

“市、区联动,分级实施”是江门城市品质提升的一大法宝。江门市级统筹制定提升计划,起草印发电费补贴方案、奖励办法和“红黑榜”考核办法等文件,发挥调动各市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级组织实施跨区域、影响重大的项目,属地政府组织实施其余项目。

另外,江门还施行督导检查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联合园林、规划、交管、质监、安监等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及时指导、协调和督促各领域建设项目实施。

在强有力的推动下,仅过去两年,江门全要素升级改造道路景观,高标准打造了城市亮化工程和城心轴线景观,建成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城市形象快速提升。

超前规划的用心

今年元旦,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阅读中心,藏书量近5万册,可容纳400多人同时阅读,元旦当天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卡。不仅如此,中心从设计、面积、藏书规模、环境和人性化程度都处于顶尖水平,更具现代气息。

龙溪湖阅读中心是高新区(江海区)全力打造的城市品质提升精品项目之一。该区明确全力打造成为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包括龙溪湖阅读中心在内,不少体现超前规划和设计理念的精品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且投入使用。比如,位于该区的釜山人行天桥桥面就摊铺了橡胶颗粒材料,起到缓冲作用,条形路灯镶嵌在栏杆上,最大限度保障了桥面视野。几条海豚畅游的画面,从远处投射到拱形独塔的墙面上,带出“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理念,很受市民欢迎。

用什么样的理念规划,决定了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对此,江门以城市设计理念建设和经营城市,释放和发挥城市文化内涵的能量。具体来说,江门一方面建立城市整体风貌管控机制,推进彰显“山水城市”特色的滨水岸线慢行游径、“三道贯通”等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更注重城市文化内涵,以艺术化形式将江门的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推动老旧城区更新和新区增值。

美外源于城市设计,内秀于功能配比。中山奋力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也更应该要以这样超前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建设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中山。

以人为本的贴心

“城,所以盛民也。”对于江门人来说,城市意味着家的温暖、心之归属。江门之美的核心奥秘是以人为本,汇聚众人之愿、之智、之力。

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中央活动区的东湖公园是园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中的典范。规划缓跑径,打造生态花溪、瀑布景观,增设书吧、儿童活动区……完成六大景观提升专项之后,东湖公园北园区的阳光疏林草地景观初显。周末的公园里,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到草地上野餐、看书。

完善公园配套是江门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便利的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一环。江门2019年新建了西江外滩湿地公园、白水带体育公园、江湾公园3个公园和12个口袋公园。江门还计划2020年完成19个大型公园的公共设施配套整治提升。其中,釜山公园、龙溪湖公园、东湖公园、北园公园等13个综合性公园已经初步完成提质改造。

建设以人为本的温情城市,一项项成果不断惠及群众:2019年,江门实现2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基本建成1个标准化公厕;多个旧楼加装电梯;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焕然一新;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作业改善主城区环境卫生面貌……

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借鉴兄弟城市的建设经验,中山还需规划好宜居城市的发展问题,切实落实好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宗旨,引导更多生活在中山的居民参与城市建设,才能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家建言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磊:

抓住深中通道机遇苦练“内功”

“市—镇”两级管理体系造就中山昔日的辉煌,各镇级政府权力具有一定自主权,极大激活了乡镇政府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积极性,享有一级利益主体地位的乡镇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开发土地、建设厂房,有力地推动中山成为“广东四小虎”。然而,在新的阶段以镇区为主导的城镇开发建设模式也暴露了较多的问题:土地无序蔓延与碎片化严重、生态资源遭受侵蚀、公共资源配置失焦、多规打架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逐渐突出,导致现阶段中山市的城市品质还不能满足大家的期待与需求。

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存量优化发展方向转变,打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进而吸引高素质人才与高端产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山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明确城市品质提升目标,提高国土空间供给质量。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未来开放性、高品质、复合性、特色性将成为吸引创新人才的重要空间特质。中山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首先是要营造人才“愿意留、不想走”的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应抓住深中通道通车前的窗口期,苦练“内功”,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城市环湾向东发展,做好“山、水、城”全面提升的文章;选择镇区打造一批魅力小城,建设一批美丽幸福村居;扎实做好交通设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等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管理,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二是推动规划引领,加强部门统筹。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从根源上解决多规打架问题。按照城市总体布局,明确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研究制定中山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以各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为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各领域的建设计划。

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把山清水秀融进城市格局。中山是“山水城田海”各类生态要素交汇的地区。应发挥中山“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生态名片的带动作用。利用好五桂山、西江水系、临海湿地等生态资源,以山体、水系为基本骨干,以山林、农田、河海、城镇构成城市基底,把山清水秀融进中山的城市格局。

四是加快城市更新进程,提高“三旧”改造品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展现城市历史风貌,采取渐进推进方式更新改造老旧城区,保护城市传统格局和肌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建筑和工业遗址;创新“三旧”改造模式,加快老城区旧厂房搬迁改造;对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社区道路破旧、乱停放、乱拉挂、公共设施欠缺等问题,改善小区居住环境。

五是突出精品,推动项目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城市整体风貌分区塑造、一河两岸及景观大道等线性空间品质提升工程、重要公共空间建设、交通与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制定近期行动计划并形成项目清单,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群众需求度高、城市形象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综合效益突出的精品工程。

新闻推荐

优惠与风险并存,消费者要擦亮双眼 提防预付式消费的“坑”

各种形式的预付卡在消费市场上层出不穷,经营者通过更低折扣、更多优惠、办卡返款等多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办理。但有时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