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今年冬天 整个江门变成“鸟的天堂”
伍荣创与白鹭十分亲近(网友“KK”供图)
白鹤在沙仔场翱翔 彭伟宗 摄
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通讯员谭耀广
这几天,江门新会区三江镇沙仔场社区的居民喜婆不时抬头往上瞧,“听说有白鹤飞来。”老人家说,确实见过几只大白鸟,时而飞翔、时而落地找虫子吃,“不知是不是白鹤,反正这几年飞来的鸟越来越多,挺好看的。”
不止在沙仔场,记者了解到,在鹤山市古劳镇,台山市汶村镇和深井镇,新会天马村、大泽镇和银湖湾,以及蓬江区潮连岛等地,入冬之后候鸟就一波接一波地飞来。整个江门都变成了“鸟的天堂”。
“候鸟很聪明,环境干净、够安全又安静的地方,它们才会来休憩和过冬。”江门市环保志愿队的队员道出了候鸟青睐江门的“奥妙”。
生态环境好
数量多“贵客”多
今年12月8日,有观鸟爱好者在沙仔场发现有一群以前没有见过的候鸟。12月11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等方面专家前来开展现场调查,确认这是广东省历史上首次观测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鹤。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候鸟冬季迁往江门的数量庞大。仅在新会银湖湾湿地一带,据银湖湾管委会观察和初步统计,每年就有约4万只候鸟到这里过冬。不仅数量庞大,其中不少还是珍贵品种,如此前观测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翅鸢、黑脸琵鹭等。此次发现的白鹤,让江门冬季候鸟迁徙盛会上再增“贵宾”。
江门观鸟爱好者雷磊说,以往江门观鸟拍摄的地方集中在新会小鸟天堂、银湖湾一带,“现在包括古劳、台山深井,连市区的潮连岛上也很容易拍到候鸟。”
在江门市环保志愿队的队员看来,这要归功于江门的环境“底子”变好了。记者了解到,得益于近几年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系列措施,江门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3.72%,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前列。江门市生态环境局人士也表示,持续推进的潭江流域水体治理和西江饮用水源地治理等,让江门水环境得到改善,今年前11月潭江多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其中苍山渡口更是稳定保持Ⅱ类。雷磊说:“像沙仔场这里,农村生态保护得很好,空气清新,周边潭江的水又干净,白鹤当然喜欢!”
保护力度强
严执法改观念
广东地处重要的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每年12月至来年4月是候鸟集大群越冬迁飞的时节。这本是一桩好事,但部分人却打起了吃鸟的歪念。记者向不少“老饕”打听,前几年在江门一些农庄,野生鸟都是没有写在菜单上的“招牌菜”。但如今,这种陋习几近绝迹。
去年,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全省全面禁猎野生鸟类。江门市公安局森林分局介绍,去年他们就破获了一宗网上叫卖鹰和隼类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案件,先后查获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翅鸢、游隼等。今年9月27日起至12月31日,江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冬季严打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代号“2019护飞行动”。至12月初,全市共刑事立案3宗,行政立案6宗,先后收缴野生动物138头(只),涉案总价值24706元。
相关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了捕猎野生鸟类的行为,同时也让社会上护鸟的正气逐渐取代了捕鸟、吃鸟的歪风。“今年护飞行动期间,我们发现市民护鸟的意识越来越强,不少线索都是市民主动举报的。”江门市公安局森林分局人士介绍,如今年9月,新会区森林派出所就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崖门公开销售野生鸟类,根据线索,民警当场抓获了涉案的崖门镇凤山村村民杨某,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鸡等一批野生动物。
爱鸟成风气
保宁静护飞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江门是一座对候鸟有大爱的城市。
2018年通车的江湛铁路,多花了1.87亿元铺设一段声屏障,只为轨道附近的新会天马“小鸟天堂”核心区声级不超过50分贝,以免吓跑此间栖息的约3万只鸟儿。
在江门台山市汶村镇高围村,村民伍荣创几年前放弃了外面收益可观的生意,回乡守护后山近万只白鹭。他在进入白鹭栖息地的必经之路上搭起大棚,平时吃住都在这里;还在进山路上竖立了爱鸟护鸟警示牌,安装了监控;甚至花了10万元钱在后山搭建了观鸟平台。
这次,为了远道而来的白鹤,江门人同样“热情相待”。记者了解到,为免白鹤和其他候鸟受到滋扰,12月20日,新会区三江镇人民政府发出通告,从今年12月21日起至明年1月6日,对沙仔岛实施临时管控,管控期间除岛上居民、耕作及路桥工程人员、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上岛。
江门市环保志愿队队长关舒敏也表示,江门市环保志愿队日前专门成立了护飞小组,决定在江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护飞行动,让候鸟过一个平稳、温暖的冬天。
新闻推荐
伍培进率队督导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 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伍培进一行来到叱石风景区森林公园,检查游览索道运维等情况。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罗霈通讯员/梁永超李伟杰)昨日,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