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公学 以善为本创新打造课堂3.0版本全链条构建教育改革体系

南方日报 2019-12-30 06:47

石岩公学高中部学生赴井冈山研学。受访学校供图

孩子们与校长一起过“六一”。受访学校供图

羊台山下、石岩湖边,穿过极具年代感的红色校门,进入石岩公学,静谧的校园内不时传来阵阵朗读声,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学生喊着口号,精神抖擞。值得一提的是,在主干道两旁的公告栏上,校规校训、生涯规划图、国际课程、社团活动等宣传和通知让人深深感受到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经过24年的发展,石岩公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双语部、国际部六大学部的大型学校,培育出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也因此被称为“岭南民办基础教育的名片”,是深圳市民办学校荣获政府认证的荣誉最多、等级最高的学校之一。

在继承发扬优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石岩公学以善本教育理念为引领,主动转变育人方式,创新打造课堂教学3.0版本,试点生涯教育,打造CAS实践活动,先行先试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撰文:穆玉洁闫燕

1以“善文化”为引领

学校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

文化育人,环境当先,一草一木,一面墙一扇窗,皆是文化,身在其中,便自得其道。走进石岩公学,宣传橱窗随处可见“善”文化专栏;教学楼走廊、墙壁,挂满以“善”文化为主题的照片、书法作品;校园醒目处则设计了诸多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标语;学校各种大型活动,围绕着“善”来展开,共同营造“崇善、乐善、至善”的文化氛围。偌大的校园,已变成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

“当下社会与家庭存在一种普遍的"成功"焦虑,过度关注学业成败,而忽略了孩子身体、心理、品格与社会的成长,缺乏人生幸福的长远视角。”谈到倡导“善”文化的初衷,石岩公学校长李洪滨认为,学校的教育,应该把培养完整的人放在第一位,让每一个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得到幸福。而把“善”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无疑可以为学生获得幸福体验、形成幸福能力提供重要氛围与途径。

基于此,石岩公学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公学十善”,即:热爱祖国(忠)、孝敬父母(孝);珍爱生命(仁)、尊重规则(礼);取舍合宜(节)、敬业笃学(义);明辨是非(智)、待人以诚(信);乐于公益(爱)、厉行节约(俭)。此外学校还确立了“公学精神”,即:乐于助人的利他精神、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

学校把“善”的指向定位在“利他”,切实同党支部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使得以“善”为引领的党支部建设工作真正融入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以“善文化”为引领,石岩公学党支部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打造“善境”工程,以环境育人促进党员素养提升;打造“善治”工程,以机制建设助力党员素养提升;打造“善学”工程,以学习研修保障党员的可持续成长;打造“善教”工程,以“生涯教育”、课堂改革3.0、党员示范岗等多措并举提升党员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善缘”工程,以志愿服务彰显党员旗帜作用等。

在学校“善文化”及相关工作的带动下,石岩公学党的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师德表现优良、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党员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领头雁作用,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党员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石岩公学将“善”确定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科教学开展善的教育,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理解《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等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和节俭、慈爱等方面的善德,进而形成“责任、尊重、合作、友善”的价值观。

在这样的环境浸润下,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面向教职工,学校积极搭建各种“善”文化学习平台,定期面向教职工开展“善”文化讲坛;面向学生,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升旗仪式等,对学生开展“善”文化综合系列教育,开设“善”文化课程。学校还成立了师生义工总队和各学部师生义工分队,经常深入社区,践善行、结善缘。

2打造高阶课堂

内容提升和形式转变同步实现

基于“善本”教育理念,石岩公学不断探索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改革之路。随着新课改、中高考改革,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越来越需要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来提升学习效果,培养综合能力。

据悉,石岩公学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的实践,引导老师用信息化手段来打造课堂。教师们熟练运用PPT、视频、微课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李洪滨提出:“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工作的落脚点主要在思维培养方面,在探究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方面,要让学生往这个方向发展。”

2018年,石岩公学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元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提升课堂效益为方向,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突破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根本转变。

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石岩公学通过“六个维度”来打造的课堂改革3.0版本。

其一,学生主体维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老师给学生“动”的时间越多,学生受益面就越大,学习的深度会越深、效率就越高。

其二,内容延伸维度。李洪滨认为,课堂不单要立足于文本知识,更要拓展内容。课改要求老师往两个方面拓展,一是生活;二是与文本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等。

其三,能力培养维度。石岩公学的课堂教学要有意识、有设计、有思考地去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分析、综合、评价、探究、创新能力等,这些是高阶课堂的特征之一。

其四,思维训练维度。石岩公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首先以思维导图为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问题,形成探究思维;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对固化的东西提出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些是高阶课堂的特征之二。

其五,学习方式维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普及和推广,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由从教到学,从学会到会学转变。而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内,学生课外的小课题研究同样在培养着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

其六,评价多元维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回答问题为目的。“教学评价的前提是尊重,老师要基于对学生的尊重,进行奖励性、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

“我们搞改革也好、创新也好,就这么几个渠道:走出去、请进来、扎进去。”李洪滨直言,学校针对国家课堂教学改革的每一个历程都进行了定位,致力于通过课改让每一堂课都独具风格,各具特色,让每一堂课都能培养人、熏陶人、教育人。

3试点生涯教育

大数据平台帮助学生规划学业

生涯教育不仅在当今世界的教育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国开发宝贵的庞大人力资源、造就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具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个人自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宝安区首批生涯教育试点学校,石岩公学的相关领导都十分重视生涯教育工作,于2017年成立了生涯发展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校各学段生涯教育工作。高中部成立了由学部校长为组长的生涯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推动生涯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文理分科怎么选?是否该走艺考这条路?这是很多学生都要面临的典型困惑。而石岩公学的学生们面对此类问题时,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大数据分析和测评工具。

据了解,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组织学生完成大量测评工作,如《霍兰德兴趣量表》《多元智能量表》等多项测评,帮助学生发现个人优势学科,扬长避短,提高选科的科学性。通过多维度分析,帮助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类别,为学生了解自己、理性选科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学生建立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与学业规划。同时,也为教师优化学科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来自高三年级的黄同学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自己各科成绩都比较平衡,在文理分科时,非常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科学的测评,发现自己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最后选择了理科,分科后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学习成绩也节节高升。

同时,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学校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足每个科目组,不仅“分科”,还做到了“分层”。高二年级现有13个行政班,教学班多达55个,尽管教学组织、学生管理难度巨大,但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选课走班运行半个学期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为了拓宽生涯规划教育视野,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争取社会支持和家长配合。据悉,学校多次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作新高考专题讲座,并组织骨干教师赴浙江、山东实地学习考察新高考和选课走班的具体作法。同时,积极寻求家长支持,召开家长会,举办高一家长选科指导专家讲座,提高家长对新高考的理解和认识,实现家校互联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年多来,石岩公学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高一级长李雅丽在全区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生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经验分享,高一(3)班林杨同学荣获宝安区首届中学生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通过多元备考战略,石岩公校考生进步显著,多次荣获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其中2018年、2019年连续二年获得“超越奖”。

4打造“大公学”管理

以校内督导让改革惠及每位师生

目前,石岩公学一校六部,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国内教育到国际教育,全校师生近7000人,如何把各个学部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大公学”意识,是当前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李洪滨表示:“学校规模一旦变大,学部之间容易割裂,管理往往容易走空,我们开展校内督导,也是在创新管理模式,为规模化办学、多学制办学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

鉴于此,学校需要借助“校内督导”的治校模式,强化学校领导下的学部负责制和“条块并举”的管理机制。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在人、财、物的管理上,在教育教学共性标准上,大型活动的举办等工作上实行统一管理。而在彰显学部特点的差异化教育教学工作及特色建设上施行学部负责制。

同时,学校设立连接学校和各学部的中层管理机构,设立教科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属于学校层面的中层机构,在分管领导的管理下,统筹规划学校“条”的工作,将学校工作和学部工作通过这条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该校专门成立了教学工作督导组,由李洪滨任组长、校长助理任水亮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学部教师发展处主任及副主任组成。根据工作方案,督导工作指向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早读、晚自习、作业批改、教案、集体备课、课堂秩序、《高效课堂八度标准测评表》执行情况、《课堂效果调查问卷表》执行情况,参照共性的量化标准,确保督导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在教学督导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石岩公学还把督导工作扩大到德育。德育督导组制定了“石岩公学德育督导检查评分标准与细则”,以10个观察点督查各学部的“风貌”与“学生养成教育”两项内容。督导组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和访谈的方式,从学生晨起到就寝全方位分别对三个学部的“校园风貌、生活养成”等德育常规表现进行指导。

可能有人问:学校自己成立的督导组,本身也是学校的成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能客观地对老师的教学做出监督吗?石岩公学常务副校长刘子威介绍,不论是教学督导还是德育督导,都是采取学部交叉、避嫌及分组等方式进行督查。而且校内督导更了解本校实际情况,在督导过程中,既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挖掘亮点、推广经验”,常态下的校内督导,和市、区层面的专家督导形成互补。

对于校内督导、校内质量监测的实践效果,李洪滨带领的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具有计划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学意识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如今,石岩公学通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也已形成了“上下齐动、条块并动、部门协动”三动局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学校接下来的发展中,学校还将进一步在生机和活力上下工夫。”李洪滨在展望学校未来发展时表示。

新闻推荐

台山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 “法治校园”创建有亮点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素敏)日前,“法治江门”建设第二考评组来到台山市,对台山市2019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进行现场核查。2019年,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