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好人”黄奎莉: 助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江门好人”黄奎莉。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周佩琳
“村子里的人都爱找我帮忙,尤其是老人们,我帮着帮着就成习惯了。看到需要帮忙的事情,要是不帮忙,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开平市百合镇北降河清村村民黄奎莉笑着对记者说,“在我看来,助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10月31日,在2019年第三季度“江门好人”发布会暨现场交流会上,黄奎莉以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收获了一份崭新的荣誉——“江门好人”。
自立自强
独自撑起一个家
黄奎莉的丈夫在2002年因病过世。当时两个小孩尚年幼,家中有个年迈的家婆,而且因丈夫治病欠下很多债务。面对如此困境,黄奎莉没有自暴自弃。她承包了村里的闲置用地养殖家禽家畜,一边照顾着家中老小,一边清债养家,顽强地撑起一个家。随着年岁增加及连续长时间操劳,黄奎梨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却顾不上自己,仍然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在北降村委会工作人员卢健业看来,在丈夫过世之后的17年里,黄奎莉独自将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并一直细心照顾家中老人,“实在太不容易了!”
然而,黄奎莉没有对生活、对命运抱怨一句,她对生活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谈到过往那般艰苦的经历,她也是笑着,云淡风轻地道一句:“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勤俭节约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黄奎莉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各个成员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互相关爱,互相帮助。黄奎莉一家倡导理性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合理消费、勤俭节约。黄奎莉时常教导儿子和3岁的孙子:“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而且要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她的家,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丢弃,平时做到人走灯灭,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美德传承
一家人都热心助人
“我会一直照顾您,直到我没有力气照顾为止。”一句承诺,黄奎莉践行到底。
五保老人周老伯孤身一人住在村里,年事已高,生活不便,黄奎莉便将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重担主动接过来,每天做好饭给老人送去,日日嘘寒问暖,坚持照顾了10多年,直至老人去世。
黄奎莉仍记得周老伯去世那天的情景。当时八十多岁的老人病重,黄奎莉一个人背着虚弱的老人,在村口坐上出租车,将他送到镇上的医院。“可惜最后还是没能留住老人家。”谈到此事,一直笑呵呵的黄奎莉也不禁神色黯然。老人去世后,黄奎莉还亲自为他守夜,给他处理后事。“现在每到初一、十五,我妈妈都会给周老伯上香,而且每年清明,她还会替周老伯拜祭他家的祖坟。”黄奎莉的女儿说。
“非亲非故,照顾10多年,实在难得!”对于黄奎莉的善行之举,街坊邻里人人称道。但黄奎莉却认为,帮助他人,实在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了,“老人家一个人生活,无依无靠,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都会伸出援手的。”
河清村还有两名五保户,一名因中风行动不便,一名身有残疾。每当他们身体不适,黄奎莉都会主动带他们去村委会医疗站治疗。
在黄奎莉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皆成为热心善良的人,这让黄奎莉非常欣慰。如今哪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有黄奎莉一家人忙前忙后的身影,一腔热情帮助别人,深受邻里的好评。据卢健业介绍,黄奎莉是百合镇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她担任人大代表期间,为北降村积极建言献策,村里周濂溪路的建设便是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完成的。
新闻推荐
省青企协、省青商会团体会员单位在江门市召开会议 推进党团建设工作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彭晓玲)近日,“不忘初心·携手同行”2019年度省青企协、省青商会团体会员单位贯彻落实“千企帮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