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男子凌晨5点出门运动,冠心病发作进急诊 气温骤降不可掉以轻“心”
近段时间,冷空气频频造访,江门气温持续下降,低温天气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成为冠心病发作的最主要诱因,对有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挑战。那么,在寒冷冬季,如何避免冠心病的突然袭击?对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冼伟进,为冬季防“心”提供建议。
气温骤降会刺激血管痉挛引发冠心病
12月4日,43岁来自鹤山的赵先生(化名)和平常一样,5点就出门晨运了。虽然寒风刺骨,但是赵先生不愿意放弃晨运的习惯,依旧坚持在寒风中锻炼。
突然间,赵先生心口骤紧,胸痛发作,并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赵先生被送到鹤山共和医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电图ST段抬高,即冠状动脉严重缺血心肌损伤,于是紧急转诊至江门市人民医院。冼伟进在为赵先生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看到其右冠脉中远段中度狭窄,于是为他的右冠脉注入硝酸甘油进行扩张血管,复查血管造影原中度狭窄变成轻度狭窄,随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赵先生转危为安。
据了解,冠心病是心脏病的一种,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其临床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可致使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冠心病高发人群。不过,根据造影检查,赵先生的血管原有轻度斑块,诊断其为天气寒冷所致的血管痉挛,心肌供血减少,然后引发冠心病发作。”冼伟进介绍,冬季气温低,容易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心脏阻力,致使血压升高。血压的波动增加了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增加冠心病发病率。
此外,即使平常血压控制得较平稳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一到冬季,受吸入冷空气的影响,冠状脉血管容易受刺激而引发痉挛,从而诱发冠心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低温刺激、冷空气吸入等诱因,不少患者还因冬季少饮水造成血液浓缩黏稠,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冠心病呈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医学认为这与男性长期抽烟、喝酒、无节制饮食有关。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从而增加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几率。此外,吸烟容易对血管产生严重的反应,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
“随着"三高"患者的年轻化,冠心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冼伟进指出,以往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但如今发病年龄提前到30岁左右。
对于女性来说,没有绝经前,患冠心病的比例较小,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进入“更年期”,情绪、生理等受影响,发病几率上升。“也有不少绝经前发病的女性患者,基本属于"三高"人群。”冼伟进说道。
低温天气注意御寒保暖
冼伟进特别提醒,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往往与冠心病结伴而来,因此,“三高”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摄入粗细搭配的饮食,戒烟少酒,科学运动,持之以恒。如果已经身患冠心病,在坚持规律服药的同时,还应该坚持定期复查。
在寒冷的冬季,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御寒保暖,特别是脸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尽量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即便外出,也注意戴上防寒口罩,避免吸入过多冷空气。但是为了增强抵抗力,天气好时应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比如步行、打太极等。防止患者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尽量减轻心脏负担。在锻炼时应注意不要太早,因为早晨气温较低,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同时也注意不要大出汗,容易因为感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症。
在饮食上要控制膳食总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冬天体内极易缺水,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肌梗死。
“此外,冠心病患者突然胸痛,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并拨打120或者送到医院抢救。”冼伟进提醒。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梁爽通讯员曾冬怡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通讯员/崔凤梅)鹤山气象部门预计,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风清劲,多云到晴,7日起冷空气逐渐减弱,晴天为主,白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