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能生下健康宝宝吗? 知艾防艾才能放心去爱

江门日报 2019-12-02 08:37

专家接地气的科普让市民受益匪浅。 温洁红。 黄佟莉。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为了让更多人重视“三病”(艾滋病、梅毒、乙肝)预防,了解“三病”的母婴阻断知识,11月29日上午10:00,“空中诊室”推出特别策划——“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来自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两位专家——产科副主任医师温洁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主治医师黄佟莉,在该院门诊大堂为市民上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课。本次活动通过“直播江门”APP全程直播,共吸引超4万人次观看。记者精选本次活动的部分干货,以飨读者。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邓榕

通讯员/廖欣曾昭炜

现场

接地气科普

让市民受益匪浅

提起艾滋病,不少人都会为之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更是“畏而远之”。事实上,艾滋病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可防可控可治。“90%的儿童感染艾滋病来源于母亲,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温洁红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就不能生下健康的宝宝。她表示,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即宫内传播、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孕妇需要在孕早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及早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产时安全分娩、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和人工喂养,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尚无治愈的方法,重在预防。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呢?黄佟莉说,首先,孕前夫妻双方可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对于急性HIV感染的妇女尽量避免妊娠,并进行教育和随访,防止继续播散;一旦妊娠,尽早决定是否继续妊娠。继续妊娠者尽早到社区或医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可免费获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同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住院分娩,不推荐HIV感染者母乳喂养;产后要进行新生儿HIV早期诊断检测、治疗和定期复查检测。新生儿出生后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出生后42天和3个月内,采集血标本进行早期诊断;当所生婴儿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时,应于12、18月龄进行艾滋病感染状态检测,明确感染状态。

温洁红特别补充道,目前,所有孕产妇在孕期可以接受一次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乙肝检测服务。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均可获得分娩补助、免费检测和治疗,尽早知道婴儿感染状态;艾滋病感染婴儿还可获得人工喂养的补助;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可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当天,活动尚未开始,已有不少市民在场等候。现场,专家接地气的科普,更是让不少市民受益匪浅。“很有意义的一堂课。”市民方小姐说,以前因为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对艾滋病有一种恐慌,对艾滋病患者有一些歧视,听了这堂课后,了解了不少防治知识,也消除对这一疾病的恐慌心理,受益匪浅。

互动

艾滋病感染孕妇是否一定要剖宫产?

本期“空中诊室”开通线上线下互动的渠道,网友可以在线上留言提问,观众可以在现场举手提问,由专家一一进行详解。

关键词:艾滋病

网友Kin: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黄佟莉:婴儿喂养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喂奶粉)和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三种方式。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均可造成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特别是混合喂养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更高。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一定要选择母乳喂养,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即只用母乳喂养,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包括不喝水)。在纯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和儿童应继续应用抗病毒药物,减少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机会。如果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应积极治疗,并避免乳腺感染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及早转为人工喂养。艾滋病妈妈纯母乳喂养最好不超过6个月,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转变为人工喂养。在喂养方式转变时,一定要避免混合喂养。

网友梁公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宝宝出生后要不要吃药啊?吃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黄佟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的宝宝,出生后应尽早(6—12小时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药物有可能出现贫血、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家长应带小儿定期随访,医生会监测小儿的相关指标,并根据小儿吃药后出现的情况对药物进行调整。

网友君子兰:艾滋病感染的孕妇是否一定要剖宫产?

温洁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病毒载量不高、孕产期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阴道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之间没有差异;临产后的紧急剖宫产没有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作用,反而可能发生较高比例的剖宫产并发症。在孕产妇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艾滋病感染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应尽量实施阴道自然分娩,不主张行剖宫产术。

关键词:梅毒

网友回眸一笑:梅毒如何检测和治疗?

温洁红:确诊梅毒要到正规医院做血清学检测,孕产妇在孕早期(13周前)应常规进行梅毒检测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健康,梅毒患者应尽早告知性伴侣也到医院做检测。梅毒是可以治愈的,首选长效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复查和接受医生随访。

网友松树:感染梅毒的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黄佟莉:感染梅毒的妇女怀孕后,尽早到医院接受检测和规范治疗。分娩前至少要接受2个疗程的梅毒规范化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复查。婴儿出生时接受规范的预防性治疗,梅毒母婴传播是可以被阻断的。

市民黄女士:如何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阻断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吗?

温洁红:孕前,夫妻双方要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孕前确诊梅毒的孕妇,可以进行规范的驱梅治疗,待RPR(梅毒血清学滴度)<1:4或转阴再妊娠;早孕期进行梅毒筛查,早、晚孕各规范治疗一疗程,90%以上可取得良好结局。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青霉素在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颁布的妊娠药物分级中属B类,对胎儿无危害或无副作用,孕期可安全使用。

关键词:乙肝

网友燕子:听说剖宫产可以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率,这个说法正确吗?

温洁红:剖宫产不会降低母婴传播率。只要顺产的产程正常,且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其母婴传播率和剖宫产并无明显差别。不建议孕妈们为了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而选择剖宫产。

网友庄:朋友是一名乙肝患者,他很担心,怕不能结婚。

温洁红: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但这并不代表乙肝患者就没有结婚的权利。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人为乙肝患者的话,另一人可前往医院接种乙肝疫苗,其保护率能达到90%—95%,当身体产生抗体之后,和患者亲密接触时,就能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如果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在进行夫妻生活的过程中,尤其性器官的粘膜有破损时,应佩戴避孕套,以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染率。

市民杨女士:乙肝是否有遗传性?

黄佟莉:首先乙肝是传染性疾病,它并不属于遗传疾病。如果是男性携带乙肝病毒的话,基本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如果女性携带乙肝病毒,通过母婴阻断技术,95%以上也能生出健康的宝贝。对于女性乙肝患者而言,在怀孕六个月左右,就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和肝功能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乙肝病毒母婴阻断。

新闻推荐

垃圾不落地 文明交通 文明礼让 扶老携幼 志愿服务 “江马”传播侨乡文明新风尚

参赛者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谌磊摄江门日报记者/谌磊见习记者/毕松杰“江马”走进了第七个年头。通过健走的方式,在侨乡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