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增强阅读兴趣

江门日报 2019-11-13 07:47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恩平市恩城联合小学梁玉英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阅读感情,个性体验的读书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激发学生情趣盎然地进行语文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

激发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开阔思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你是怎么想的;跟大家谈谈;你想试一试吗?”这样的语言,就能很好地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在阅读中体悟读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这就要求教师坚决废除“注入式”,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发现”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要想阅读能力真正提高,就必须立足于平时扎扎实实地训练,必须凭借教材、强化导读。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激发、疏导、引导其读书。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导读:

情境式导读。课文中有的角色、场景比较集中,对话分量多,适合于让学生读课文来训练语感,体验情景,此时不妨以表演为手段组织研读。《陶罐和铁罐》这一课在研读时,我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分四人小组研读和讨论如何表演,才能把课文的思想情感恰当、形象地再现。接着,认定角色试排,再互相研究评议。最后,作表演交流,并通过群体评议,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可以使表演的准备和交流演出多层评议,成为最生动有效且学生最感兴趣的研读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性导读。学生对阅读活动的评价,各有各的秘诀。教师适当地组织他们开展经验交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有的学生善于用快速阅读法,又快又多地获取信息;有的则善于自读,推敲琢磨;有的善于制作积累墙报资料,供平时学习使用。教师对这些好的方法要善于提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其变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鉴赏式导读。即引导学生以多侧面、多角度审视一篇文章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确性。对语言难度较大的文章,先要扫除文字障碍,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后再鉴赏加深理解。

搭建师生平等对话平台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聆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因此,我们要还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某某,你会怎样说,怎样做?”“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有感情读一读吗?”此时,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由此可见,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增强阅读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

新闻推荐

胡恩平:“大案小案必追到底”

胡恩平“整个马田辖区所有案件我都有参与。”今年,对每宗案件、每条线索一追到底的胡恩平共破获35起案件,协助参与抓获各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