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体会“图形的旋转”
学生从简单的生活实际中感受出数学本质,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过程,每一位学生独立动手操作,从实践中体会旋转的本质特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新会区崖门镇交贝石小学张灿洪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旋转”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本册教材学习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看起来容易,一旦让学生动手画出来,许多同学就不知所措了。结合学生的认识实际,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我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旋转,从实践中体会旋转。
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揭示旋转概念
学生认识概念,更多地按照以往眼睛看到的,把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给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编码。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一个系着线的小铁球,左右晃动,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初步感受转动。同时结合课本中的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旋转。再让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以引导学生寻找、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从观察操作中思考,认识旋转要素
教学中,借助钟面,让学生想象,再操作,使学生对旋转要素有全面的认识。想象和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旋转的基本要素。
1、观察想象认识旋转要素。动态展示钟面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接着问学生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通过让学生描述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过程,总结出旋转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
2、操作领悟,感受旋转要素。引导学生:指针从“6”到“9”,你能想象出旋转过程吗?有几种方法?通过让学生先想象,再操作,明确方法一是指针从“6”顺时针旋转90°到“9”,方法二是指针从“6”逆时针旋转270°到“9”。加深学生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认识。
从实践中体会,感悟图形旋转的性质
在方格纸上画出已知图形旋转90°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听懂、看明白、实际操作应用,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1、线段的旋转。先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通过分解,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旋转方法,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准备后,再来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2、图形的旋转。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在教学“三角形的旋转”时,我让学生先观察、讨论图形与线段的区别,交流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实践方法:只要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画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能进行有效深化,结合学生的作业本、练习题、练习卷上的相关习题,我设计了一组稍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旋转图例,让学生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绕O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或180°)后的图形。
通过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实践练习,把教学难点层层分解,自然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从简单的生活实际中感受出数学本质,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过程,每一位学生独立动手操作,从实践中体会旋转的本质特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新闻推荐
工人们合力将渔网拉到岸边。这条鱼的个头可不小。近日,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的一处鱼塘迎来丰收,脆肉鲩、鲫鱼、鲮鱼、鲢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