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合力助12户困难家庭换“新居” 高新区(江海区)举行“共建一个家”项目首家旧房改造动工仪式

江门日报 2019-11-12 06:53

“共建一个家”项目首家旧房改造动工仪式举行。罗霈 摄 爱心市民踊跃在线上捐款。张叶青 摄 社工和设计师上门与受助者对接改造方案。李雨溪 摄

防滑地砖、木质房门、铝合金玻璃窗……由社会各界捐赠的物料都将于近期陆续搬进小亮(化名)姐弟的家中,这让小亮对家里将要发生的改变非常期待。昨日,高新区(江海区)“共建一个家”项目首家旧房改造动工仪式在小亮家举行,这标志着小亮一家在内的12户困难家庭将在不久之后住进安全、温暖的“新家”。

这一切得益于高新区(江海区)正在推进的“共建一个家”行动。

从想法萌生,到行动正式开展,再到资金募集到位,“共建一个家”项目的正式动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资源力量。自2017年底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以来,高新区(江海区)积极探索高新(江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之路,以“三社联动”为主题,把治理重心下移至村(社区),联动社工,发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破解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危房到新房

困难家庭将搬进“梦想中的家”

帮助困难家庭,政府该做什么?能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少?“共建一个家”项目的启动就是高新区(江海区)给出的答案之一。

去年台风“山竹”期间,江海区民政局在走访村(社区)时,偶然发现了小亮家的情况。“屋顶用碎瓦片堆砌,屋内部分墙面开裂,姐弟俩就住在里面。”据同行的江海区晨光社工中心总干事陈艺燕回忆,因家庭贫困、父亲早逝,长期以来,小亮一家三口都住在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里,窗户残旧、屋顶漏水,缺少劳动力的小亮一家只能睡在铁架床的上下铺,居住条件简陋。

这引起了高新区(江海区)的关注与重视:“我们有没有办法将这一处境改善?哪怕一年只能改变一个家庭。”为此,高新区(江海区)以建设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在今年1月份,由区民政局、区慈善会牵头,联合区社会服务发展中心、晨光社工、乐翔社工、五邑慈善会和“筑+公益计划”组委会,在礼乐街道开展困难家庭住房情况调查,最终确认12户困难家庭住房改造名单。

“这里将建一间房间,弟弟和姐姐长大了,需要分开住。洗手间掉落的瓷砖重新铺砌,破旧的窗户也换成结实的铝合金窗户。”动工仪式当天,小亮的妈妈介绍了房屋改造内容。由于上学,小亮不在家,但他的妈妈告诉笔者:“他们俩姐弟都很兴奋,弟弟还立志要努力学习,以后也要帮助别人。”

“改造住房不只是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更是增强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江海区民政局局长陈颖玲说,12户家庭只是高新区(江海区)众多需要受助家庭的一部分,希望对旧房、危房的改造与重建带给困难家庭的是新的希望。

众人拾柴火焰高

将“三社联动”落到实处

自“共建一个家”项目启动以来,高新区(江海区)通过线上筹款、线下义卖的形式,整合慈善机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资源力量,以村(社区)为平台,社工队伍为支撑,社会组织为动力,将“三社联动”落到实处。

据五邑慈善会副会长、“筑+公益计划”发起人覃思介绍,该项目由1户家庭与1个项目团队“一对一”合作。在“共建一个家”行动团队中,既有来自区民政局、区住建局的力量,也有村(社区)党员代表、爱心企业、设计师、志愿者、高校代表的力量。“项目运行中,大家发挥各自领域的专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了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陈颖玲表示。

为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能更加顺利,澳门钜星国际慈善会多次探访困难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困难家庭捐献50万元;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结合企业特点,率先认捐3户家庭包工包料改造工程。“希望尽我们的能力,在帮助更多人的同时,响应"共建一个家"的理念。”澳门钜星国际慈善会理事长李家升说。

在高新区(江海区)举行“共建一个家”项目首家旧房改造动工仪式的当天,江海区慈善会和中国工商银行跨界合作的“融e购”平台也正式上线。不到一天时间,该平台已有200多个订单,累计为“共建一个家”项目募集捐款1万多元。

“100元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却可以为他们填补房屋的一个缺口,改善他们的生活,这很有意义。”当天,爱心市民李璐以线上支付的方式,在“江门市江海区慈善会”的店铺中,“购买”了100元的善款。

“市民从平台下单付出的款项,就是用于"共建一个家"项目的善款,将用于购买12户家庭旧屋改造的物料。”覃思介绍。

罗霈杨镇财

新闻推荐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 有效预防近视 “健康素养大讲堂” 为小学生科普用眼知识

在场的学生及家长听得津津有味。医学指导王立: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区域总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岭南名医、江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