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珍贵文物 传播奉献精神 鹤山市博物馆了解鹤山人爱国爱乡故事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内的杨铨雕像。
10月28日,鹤山市博物馆一行前往广州,走访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详细了解鹤山人杨永德、杨铨如何保护珍贵文物、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程建华
据了解,鹤山人杨永德与夫人张瑞贞慷慨捐赠200多件陶瓷枕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永久陈列。目前,该馆的《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成为国内外罕有的陈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杨永德伉俪捐赠的陶瓷枕产于唐代至元代年间,不乏珍品和精品。比如青釉如意形枕,经鉴定为汝官窑的瓷枕,十分难得。后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又继续征集,现在枕类藏品已经有700多件了。”
当天上午,鹤山市博物馆人员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吴凌云的手中接过几套《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研究丛书——藏枕》,这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编著的新书,里面记载了陶瓷枕的产生、技艺和深远影响。
鹤山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锦飞介绍,杨永德祖籍鹤山,是鹤山市荣誉市民,今年已98岁高龄。他出生在香港,少年时在广州读书,后回到香港发展。几十年来,他主要收藏陶艺和字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将个人珍藏捐给故宫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馆,并捐建鹤山市共和镇南庄小学,使该校有了图书馆、教师宿舍、食堂。这种无私奉献、爱国爱乡、重义轻利的精神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1993年2月,《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作为永久性公开展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这些瓷枕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习俗、时尚和追求,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百态提供了鲜活的资料。作为文物信使,他们在全国各地展出,成为我馆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
当前,“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选送的部分杨铨先生捐赠的文物也在展出之列。“几十年来,众多像杨铨先生这样的归国游子、海外华人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尽个人之力为文物的回流做着不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内。”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
据悉,杨铨祖籍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是港澳知名文物鉴藏家,上世纪六十年代逝世。李锦飞介绍,杨铨先生年少时移居香港,痛心于祖国文物因盗卖而散失的状况,立志要穷毕生之力收藏保护华夏文物,“1959年至1964年间,杨铨克服种种困难,将其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广州市政府,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接受的最大规模的文物捐赠”。
杨铨先生捐赠的文物包括陶瓷、铜器、玉石器、漆木竹器、文具等,古陶瓷最多,达3390件,其中极富广东地方特色的石湾艺术陶瓷就有300多件,这些文物大部分划拨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近期,经过挑选,其中的25件文物参加“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杨铨先生捐赠的文物十分珍贵,奠定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馆藏基础,对保留、传承经典文化意义重大,而且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在新时代弘扬。”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黄海妍表示。
走访期间,鹤山市博物馆一行还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人就运营管理理念进行深入交流。大家对鹤山市博物馆在重大节假日举办专场展览和重要时间段举办夜场展览的创新举措给予肯定,希望鹤山市博物馆在新时代向更专业化、专题化的方向迈进。
新闻推荐
红色线路三: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图片展览馆、双水镇委党校、松山炮楼、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 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扫描二维码看新闻视频内传来周恩来总理的谆谆教诲;走进双水镇委党校初心大讲堂,仿佛穿越到了40多年前,感受着学员们学习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