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校园 助力学有优教 市建筑工务署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路径,争当先行示范典范
北理莫斯科大学主楼。
南科大二期效果图。
深大西丽二期效果图(部分)。
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全国上下聚焦深圳。
日前,市委全会讨论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重要举措,其中提出争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两所高校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工程备受瞩目。与此同时,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建设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作为政府工程的“大管家”,市建筑工务署如何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工程,建设百年校园?
“工务署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和深圳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在建高校项目建设,瞄准"世界一流",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为"学有优教"民生目标尽快变为美好现实保驾护航。”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将尊重国际化规则、运用市场化法则、建立标准化准则和利用信息化原则,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先行中彰显担当,在示范中体现作为。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尽显一流名校风范
中西风情交融,南北特色兼备
“哥特式建筑、俄式风情,在这所校园里,无论读书还是休闲运动,都尽显满满的国际范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对这座新落成的校园都竖起大拇指。
这所用世界眼光打造的国际一流名校,校园布局既有彰显俄罗斯建筑特色的中央哥特式塔楼建筑,又有带有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观,别具俄罗斯特色的同时,更能体现中俄两国文化的交融。
值得关注的是,这座与众不同的校园,在建造过程中,还采用了BIM技术、智能放线机器人、无人机等多项“黑科技”,实现了“智慧建造”。
结合周围景观,顺“势”造园
“校园分为行政教学、生活运动和山水景观三个区域。注重顺"势"造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结合,顺应地形、环境景观之 "势"布局。”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所具有“国际范儿”的校园到底啥模样?主楼为中央哥特式塔楼,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如出一辙。中心教学区呈现简约的俄式古典风格。
作为校园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中心广场建筑群包括图书馆、教学楼以及实验楼。各建筑沿中心草坪两侧,成错落有致的形态展开。通过架空、中庭、围合等建筑手法,形成互相渗透的室内外空间,营造有别于传统的丰富校园空间体验。
中心教学区呈现简约俄式古典风格,各教学楼与实验楼可以通过架空层、空中连廊等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便利的交通体系。
生活运动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整体建筑风格与校园主体古典气质保持一致。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适应国际招生需求,学生宿舍门高增加至2.2米,且室内摆放2.2米长的床(莫斯科大学标准)。学生宿舍内廊轴线宽度增加至2.2米,并在每一层增设了部分公共活动空间。
山水景观添加中国元素,画廊湖水交相辉映
作为莫斯科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深圳市三方合办的大学校园,校园景观对欧式和中式园林进行了简化和提炼,结合深圳气候特征,形成三方融合的现代风格。
行政教学区与建筑风格协调,采用现代欧式园林风格。人工湖及中心山体采用轻松、意境悠远的中式园林风格。在湖滨景区添加中国特色元素,包括中国亭、画廊、生态水景等。在园林绿化区增加登山步道、中式景框构图等,植物配置充分迎合了深圳气候特征组合搭配。
生态人工湖建设了水生态系统,将屋面雨水和优质杂排水,经三道净化措施处理,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为校园绿地提供灌溉用水。
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智慧建造”
BIM技术、智能放线机器人、无人机…… 这些当下炙手可热的技术被应用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建设中。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创新将MR混合现实技术、BIM技术、智能放线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建设中,实现了“智慧建造”。
将BIM技术应用建筑全生命周期。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无人机拍摄、记录进度、获取相应信息用于BIM实景建模。主楼钢结构安装难度大,施工区域狭小,安装安全风险大,借助BIM技术,进行钢结构方案优化、钢结构安装全过程模拟。
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将水能、风能、光能等多种自然资源转换为项目施工建设的“生命动能”,将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有机统一。项目现场全部采用风能光能互补路灯新产品,与传统路灯产品相比,绿色环保,每天节约用电达100度。
推行市政先行技术,在后期市政管网与前期市政管网进行对接时,利用MR技术,实景表现前期市政隐蔽工程模型,结合智能放线机器人,实现精确放线,避免开挖时对已完工程造成破坏,使项目市政管网布局更加完善,雨水承载量和排放回收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扩大市政先行的优势。
在人工生态湖建设中,以水资源循环利用为要求,将生活用水、雨水收集通过净化后排入人工生态湖,借助湖中生态化鱼贝植物进行净化后的湖水,可直接用于校园绿植浇灌。项目现场还实现雨水回收率达100%,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贯穿其中。
政府工程勇当
先行示范标兵
除深大西丽校区二期、南科大二期等工程外,备受关注的深圳技术大学(一期)、中大深圳校区(一期)工程也将陆续于2020年、2021年完工。
建设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工务署如何以更宽视野、更高目标、更有力举措,打造百年校园,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工务署将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为指引,持续完善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模式,着力优化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提供高品质城市功能配套。政府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尊重国际化规则、运用市场化法则、建立标准化准则和利用信息化原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全球标杆城市先行示范”。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构建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开展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围绕建筑产品(人文特色、建筑效果、功能、绿色节能等方面)、服务品质、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效率、经济性等方面,开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引导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
打造政府工程标准体系。建立包含建筑功能标准体系、建造工艺标准体系、交付标准体系的政府工程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需求管理、设计管理、招标采购管理、建造管理、交付管理、运营维护管理标准在内的政府工程管理标准体系。
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提升政府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大新型建造方式的推广应用。制定《工务署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实现新建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项目,全面按照国家二星级或深圳银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创建一批国家二星级或深圳银级及以上运行标识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推行工业化建造在住宅、学校、医院等项目上的应用,加大预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小型项目当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建造方式工业化。
打造信息化建设管理大平台,结合大数据技术、5G、人工智能,探索将BIM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管理整合为一体,建立包括过程控制、数据共享、动态预警、信息公开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BIM信息模型、建造过程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和之间的信息集成共享,提升政府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深大西丽校区二期 2021年年底建成
建筑风格生态与人文并重
深圳大学西丽校区位于南山西丽大学城片区,北依羊台山,南接学苑大道,东邻南方科技大学,西侧为西丽高尔夫球会。西丽校区设计以“开放、生态、智能、集约”为原则,生态与人文并重。贯彻开放、共享的特点,即校园内部资源共享、校园与城市之间资源共享、校园内外良好生态环境共享。
校园建设以土地集约利用作为首要原则,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人车分流,通过护林理水、山水相映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空间和人文景观。校园占地面积约138.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规划管理控制不可建设范围用地92.47万平方米,可建设用地面积45.76万平方米。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17年3月投入使用,二期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二期项目用地面积约1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留学生活动用房、中央图书馆综合楼、公共教学楼、法商学部及行政办公与专职科研用房,共计16栋建筑,计划2021年底全面竣工。
深大西丽校区一期投入使用后,社会各界都为其“点赞”,二期是否会延续以往的设计理念,保证建筑风格的统一?
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该项目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非常复杂,为施工带来了很多难题。同时,项目周边存在很多约束条件及干扰因素,例如长西引水渠贯穿项目场地、北区生态控制线对施工进度存在制约等。
对此,工务署制定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二期项目从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室外景观、设备系统兼容等,与已经投入使用的一期校园实现全方位无缝衔接。
校园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将与一期保持一致,那么单体建筑有哪些功能和特点?
中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包括地上4层、地下2层。主要功能包括藏书阅览及多媒体阅览区、文化功能区、行政办公和综合区、公共区。中央图书馆综合楼建成后,可同时满足3000师生阅读学习。
行政楼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9层、地下2层;多层建筑的高度为17.25米,其中地上4层、地下2层。主要功能包括物业管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大厅、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贵宾室及资料室。
法商学部总建筑面积为5.4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学院为15层建筑,包括地上13层、地下2层;法学院为11层建筑,包括地上9层、地下2层;管理学院为7层建筑,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主要功能包括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
公共教学楼总建筑面积15.3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1.05米,共7层(地上4层、地下3层)。主要功能包含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休息室、计算机教室、物理实验室。
北区学生宿舍与食堂总建筑面积13.45万平方米。宿舍楼梯将采用装配式,主要构件工厂预制,实现施工工业化。
留学生活动用房总建筑面积9941平方米,共3层,无地下室,主要功能包含室内活动场、活动室。
深大西丽校区二期工程进展如何,何时竣工?
目前,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1、2号宿舍楼工程桩已完成50%;3号宿舍楼基础承台完成50%;4号宿舍楼基础承台完成,墙柱完成20%;5号宿舍楼地基与基础工程全部完成。
南科大二期计划 2021年上半年建成
打造“国际智慧门户、生态人文校园”
南科大二期校园设计以“国际智慧门户、生态人文校园”作为目标,使南科大对接国际前沿大学,形成独特的人文环境。南科大二期计划2021年上半年建成。
建成后可增新生5400人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工程(二期)位于南山学苑大道南科大校园内,是深圳2018年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基础项目。
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南科大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51.39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校舍21栋,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楼、理学院、商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工学院、人文学院、南科大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宿舍楼及室外配套工程;旧厂房改造15栋,总建筑面积约7.39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增新生5400人。
校园设计将国际化与岭南文化融合
南方科技大学二期的设计理念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教育改革试验田,以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 空间目标设计需要符合其自身定位与价值。二期校园设计以“国际智慧门户、生态人文校园”作为目标,使南科大成为对接国际前沿的大学,并形成独特的人文环境。
校园设计支持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尊重山水资源与地域文化,塑造具有新岭南特色的生态人文校园;促进学科交流与协同发展,支持南科大成为激发科技创新与科学探索的国际科研门户。
为响应国家和深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项目在校园景观的整体提升中积极落实城市海绵设计要求。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新建管井设置在绿化带内,新建道路见不到井盖,建筑外立面也见不到明管线。
形成“一环、两轴、三廊”的空间结构
结合一期的布局,二期校园建设将使南科大的教学、科研、生活功能整体形成“一环——溪流花园环,两轴——校园学术主轴和人文景观体验轴,三廊——学术天街廊、自然山水廊和大沙河景观廊”的空间结构。
院系以学科社区微单元的模式进行组织,形成生态格局明晰、弹性生长、网络化交流的空间结构。
新闻推荐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是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做学生的榜样。——台山市居正学校伍卫露1991年我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