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只有在教学中善于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才能使“上善若水,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深入人心。——新会区大鳌镇特沙小学吴润泉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对小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如何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浓郁氛围,使小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营造浓郁氛围
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
环境文化。我们将“培养博爱之心,成就博学之才”十六个大字镌刻于学校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氛围。漫步校园的博爱楼、博学楼、博雅楼,欣赏当中的传统文化专栏,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班级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等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精神文化。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博雅达观”的校训和“博雅尚美”的校风、“你若来,一定爱”的口号,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更深入地诠释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躬身教育实践
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记忆好、心灵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
开展实践活动
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
我校根据大鳌镇“上善若水,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确立起“培养博爱之心、成就博学之才”的办学理念,把“水文化”扎根在墙角,雕刻在围墙,悬挂在走廊,渗进了课室。正是通过校园文化渲染,让孩子们以水为镜,激浊扬清,继承和发扬水乡人民热情友爱的淳朴民风,广播爱心,博学成才。
与养成教育结合
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我们在每学期开展优秀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手工)等展览,每个班级评出10个优秀作业。每次这样的活动结束后,学生的书写都会大有改观,有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处着眼。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如果发现学生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
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创先争优争当四星少年”“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召开规模较大的家长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常抓不懈的传统文化教育,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的局面。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及早对学生进行弘扬和传承,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10月16日上午,新会区政府组织了20多家陈皮企业,走进被称为“中国茶叶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