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养生重在润燥和御寒

江门日报 2019-10-14 07:30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蔡昭璐)寒露时节已至。日前,记者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任小红处了解到,“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明气温开始由热转凉,而健康的养生方式也要随节气的变化而变化。

任小红表示,虽然寒露已至,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但是广东地区气温却普遍较高,属于燥热之中带点清凉,这时主要还是以润燥和御寒为主。

寒露前后,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变得干燥,“秋燥”很容易伤肺阴,因此在养生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和润燥,皮肤易干的人可适当涂一些润肤露,避免皮肤干裂。任小红建议,日常生活中可适当摄入如莲子、百合、银耳、冬瓜、莲藕、雪梨、香蕉等食物,既生津润燥、滋阴润肺,又利肠解毒、静心安神。晚上可喝点蜂蜜水,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秋季气候适宜,不冷不热,适合运动。市民可选择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不仅可以调养身心,还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抵抗力。不过,任小红也提醒,运动要适当,因为过量运动会耗伤人体的气血,不利身心健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此时养生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时,秋天万物逐渐凋零,人感受到秋天一片萧瑟的感觉,内心也很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而悲伤的情绪容易影响脾胃功能,降低消化能力,因此,我们要保持身心舒畅和乐观的心态。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任小红说,天气变凉,寒容易从脚入,从而引起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因为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薄弱,保温性差,所以平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晚上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加速血液流通,改善足部皮肤,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足部疲劳。此外,寒最伤胃,秋天也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期,此时一定要注意御寒,日常不应再穿露腰、漏膝的衣物。寒露过后,早晚温差较大,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新闻推荐

看,红色“彩带”

10月的侨乡江门,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港口二路、天沙河畔、丰雅路、东湖公园、釜山公园、江南公园等地的美丽异木棉花开得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