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人们的居住品质得到了巨大改善 百姓安居梦照进现实

江门日报 2019-09-30 08:12

由瓦片平房到高层住宅,体现的不仅是居住高度的提升,也反映着居住品质的提升。 站在高楼上俯瞰市区,不同高度、不同风格的楼房,折射着人居变迁。

住房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载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前行的住房改革,带给百姓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迁。

70年来,江门从农村到城镇,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人们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居住品质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百姓的安居梦正照进现实。

文/图周春锋陈祺伟

A住房之变

由“窝”在瓦片房到“跃”上楼房

70年的住房变迁,听起来有些遥远,却真切地发生在老一辈人的身边。

今年70岁的王姨记得,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条件较差,大部分人居住的是草房、土房,而城里许多人还住在瓦片平房里;1979年她结婚后生下女儿,由于当时没有拿到福利分房,一直寄住在亲戚家。直到1981年,王姨分到了一套位于蓬江区连平路的福利房。一间房,加上连通走廊外的厨房,勉强称得上是一房一厅,大约20平方米,整个居住环境就像“72家房客”。到了1984年,他们再次获得福利分房,房子位于市八中附近,户型虽然也是一房一厅,但面积比以前增加了一倍。随着女儿的长大,他们再次提出了住房申请,并于1989年第三次获得福利分房,房子位于环市路一单元的五楼,一共70多平方米,两房一厅。

相对于王姨的个人表达,《江门市志》上的记载更为全面——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农民、工人、水上居民和机关干部由政府分配住房;1956年开始,结合商业网点调整,市区兴宁路、仓后路、新市路等路段绝大部分商店陆续改为住宅,有的商店住上几户人家;到1972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8平方米,急需解决住房的困难户共有4037户。据《江门市志》记载:2000年,建成颇具规模的住宅小区上百个,全市人均居住面积16.56平方米,其中,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4.81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

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近年来,市民置业热情较高,住宅成交面积逐年大致增长:一手房成交面积方面,2011年为307万平方米,2018年为728万平方米,增长约137%;二手房成交面积方面,2011年为255万平方米,2018年为419万平方米,增长约64%。

B发展之变

由步梯房跨入高层电梯洋房

70年的发展变迁,犹如海水,波澜壮阔,而其中被激起的大浪,令人难忘。

1990年4月14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吕锡超夫妇与开发商潮连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签下了“购房合同”,然后到建行与之签订“贷款分期还款”协议及有关公证协议,这份编号为001号的借款协议书显示:他们买下的是美景里56号702一套87.16平方米的住房。在此之前,他们一家三口挤在江门市区水南亨美里二号的旧屋平房里,正房仅5平方米,厨房则只有1平方米的临建天井,上厕所要到老远的公用厕所。

1990年4月14日,成为江门住房史上乃至中国住房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有意义的日子,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国的“住房按揭”拉开了序幕。

这像一个缩影,折射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住房改革的变化。它犹如一道分水岭,前后对比,映照出江门人民居住品质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居住面积上,也体现在居住氛围上、生活方式上。

老一辈的江门人会留意到,上世纪90年代前,很多人渴望分到一套福利房,哪怕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哪怕是厕所和饭菜的味道时常交织;上世纪90年代,一栋栋小高层建筑逐渐崛起,建筑风格也丰富多变;1998年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功地改善了居住条件,人们的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更强调私密性,家家户户开始注重装修,各家将在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装饰样板融入到自己家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宽敞的同时,还讲究住得舒服、住得开心,装修风格也开始个性化、多样化,这从各种档次不同的装修公司涌现江门上可见一斑。如今,年轻一代更加注重私人订制家私,设计也追求个性化,以更好地彰显自我,释放内心……70年沧桑巨变,尽显其中。

江门市裕隆基地产总经理杨东卉可以说是江门最早从事地产中介代理的一批人,据她回忆,江门房地产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当时主要还是六七层的步梯房为主,大多数是单体楼和几栋楼,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电梯房和住宅小区,2003年以后至今,楼市不断更新换代,从早期的大平层、别墅、到后来的错层、跃式、复式,再到SOHO、公寓。

江门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叶泽权则告诉记者,房地产发展的历程,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得最快,从早期的步梯房到电梯房、单体楼到物管小区,从早期的第一代住宅到现在的智能化住宅,以及近年兴起的康养地产、旅游地产。

从2002年开始,江门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开始是本土房企主导市场,如今,却是外来大鳄慢慢“夺权”,在此背景下,住房也像其他商品一样逐渐“挑花眼”。

今年70岁的王姨记得,到了2004年,出于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的想法,他们第一次购买了商品房,该房位于水南一小区,在三楼,共103平方米。有三间房,其中一个是套间。到了2014年,他们出于进一步改善置业的想法,拿着66万元现款直接到东湖花园买了一套电梯洋房,建筑面积146平方米。

C方式之变

从抵触物管到小区必须要有物管

市民的追求不断升级,也不断督促开发商进行创新与发展,打造迎合市场和居住者需求的各种产品。

业内资深人士王先生自1997年到江门后,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伴随着江门地产一同成长。

“从我经历的多年历程来看,江门的房地产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规范和理智,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从最初只满足居住需求,到注重环境及配套服务,再到全方位的生活模式需求,消费者对居住价值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他记得10多年前,在北新区开发房地产项目时,当时大部分人对物业管理还是相当抗拒的,更不用说住电梯房,当时很多人都怕电梯出故障,宁愿多爬楼梯也不愿住电梯房,而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完全转变过来了,现在要是没有物业管理、没有电梯的楼盘很难卖出去,10多年间的地产观念变化已经这么大了,更不用说几十年前了。

1997年,江门市成立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如今,物业管理早已深入走进江门人的生活,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接受。

江门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叶泽权认为,江门市70年来的人居变迁,体现了房地产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创新的理念,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理念转变,说明了人民的居住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的需求也推动了房地产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向前发展。

回顾过去,市民从土房搬进了高楼,见证了江门人居环境的沧桑巨变;展望未来,江门人的安居梦想永不止步,因为他们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

新闻推荐

蓬江区多家企业参加第五届“珠洽会” 一大批高科技产品惊艳亮相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晴晴通讯员/李佩燕)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珠洽会”)于9月20日上午在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