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公园1958年开始修建,1963年初具规模,2014年免费开放…… 一座园的成长 一座城的蝶变
上世纪60年代东湖公园初具规模,成为了江门人的好去处。资料图片。东湖公园管理所“老所长”翁苟
1958年的那天,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山头和田野,勤劳的人们用双手挖湖修路、绿化造园,开启了一座园与一座城半个多世纪的“美丽邂逅”。60多年后,这里已是繁华闹市里的“百花园”,市民休闲的“游乐场”,平静的湖面倒映着斑驳的树影,蜿蜒的园路穿越了飘香的花丛,成为江门公园城市的名片。
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湖公园。60余年筑园之路,既是一座园成长的印迹,更是一座城蝶变的见证。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江门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生活圈为目标,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向纵深发展,一座山水宜居之城矗立于大湾区西部。
文/图唐达
A义务劳动修建公园
江门在解放前,市区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中山公园。解放后,市政府决定修建规模大的公园,满足百姓娱乐休闲需要。最终公园选址在紫莱乡与水南乡之间,此处丘陵起伏,有着原始田园风光,自然条件优越,远离居民区。
公园始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可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于是通过发动民众义务劳动,肩挑背扛建设公园。当时,江门各部门领导都曾到这里来参加劳动,市民群众也是不遗余力、热火朝天。
1963年,公园初具规模,因湖区地处“老江门”东北,而取名“东湖公园”。自此,东湖公园与侨乡江门开启了一段跨越半世纪的“美丽邂逅”。
在一届届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一代代建造者的辛勤汗水浇灌下,东湖公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由原市郊乡村的一片荒山洼地,演变成如今景色迷人、灯饰璀璨的市区大型绿色生态休闲公园。
“2007年以来,东湖公园又先后营建了市花园、桂花园、茶花园、兰花园等9座专类园,园林绿化日新月异。2014年公园实施免费开放,游客服务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陆续完善,公园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贴心……”东湖公园管理所所长苏达明介绍,东湖公园近年跟随城市品质提升的脚步,加速升级改造。“2018年首期改造已完成北门拆围透绿、南门东门草地修葺、北园区健身缓跑径建设、内湖区夜景灯光等。白天看绿化,晚上看灯光,感官体验更丰富。”
2019年9月,东湖公园品质提升行动再传喜讯,继2018年完成北门拆围透绿后,东湖公园北园区改造二期工程历经4个月施工,已完工开放。北门左侧改造了缓跑径;内部绿地全部进行了平整改造,视野开阔,满眼是绿;旱溪区设置了雾化装置,白雾弥漫,恍如仙境。
B逾千座公园点缀五邑大地
东湖公园的筑园之路,与江门城市绿化美化的步伐一样,从未停歇。
1955年,蓬江群星村村民蓄水灌溉,历时4年修筑大西坑水库。1973年,发动青年民兵开发大西坑林场。2009年国庆节前夕,大西坑郊野公园开放,后更名群星公园。2015年,规划建设龙舟山公园。
上世纪80年代,白水带公园沿溪而筑。1999年12月,龙光塔落成。2002年,白水带旁沿河始建釜山公园,2003年启动二期工程,呈“七大星月”“绿树碧波”之景。2019年2月,城央绿廊启用,白水带体育公园揭幕。6月,釜山人行天桥开通。
1952年,荒山野岭的圭峰山建起农场。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新会劳动大学”。叶剑英元帅留下诗词,“江山岁岁添新境,如此圭峰写不完”。历经数十年建设,圭峰山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江门首个国家4A级旅游区,成为江门城市“绿肺”。
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台山石花山公园、开平金山公园,上世纪80年代拉开建设序幕的鹤山大雁山公园、恩平鳌峰山公园……70年沧桑岁月,从荒山到美景的蝶变,记录着公园与江门这座城市的故事。
江门,镶嵌在珠江西岸的“绿宝石”,“天生丽质”般的自然环境,是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江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12年,江门启动森林城市建设,拉开“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大行动序幕;2015年,江门提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0月10日,江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龙头公园、综合性公园,到镇街、村居公园,时至今日,已有逾千座各级各类公园点缀着五邑大地,续写园与城的“美丽邂逅”。
2013年2月,元宝山体育公园开放;同年9月,丰乐公园开放,成为城市新“绿肺”;2015年,恩平锦江湿地公园建成;2017年,席帽山公园建成;2018年,昔日黑臭的鹤山沙坪河畔,建成“清泉如许”滨江公园……
今年以来,江海陈少白广场、新会石涧公园、南坦葵林生态公园、台山金星湖公园、开平凤鹤湾湿地公园、恩平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等一批公园项目进展顺利,还有12个镇村公园完成建设,119个按计划推进。
“侨乡人文名邑、山水宜居城市”,一幅展现未来江门的城市“风景画”已在眼前徐徐铺展。
见证者说
东湖公园管理所“老所长”翁苟:
市民自发成为建设者
上世纪50年代,伴随城市公共设施大建设,东湖公园应运而生。每位市民都自发成为公园建设者,一锄头一担泥地干。10多岁的我在不远处放牛,见证了这段历史。
从1958年到1963年,挖湖建园、劈山开路、绿化造林,东湖公园掀起第一轮建设高潮。随着倚湖楼(今东湖雅苑)、三拱桥(今汉白玉桥)、湖心岛等陆续建成,公园初具规模。1963年,东湖公园向社会开放。
1974年,东湖公园再掀建设浪潮。岭南特色牌楼(原址位于东湖广场,现拆除)、蓬园(现白沙艺苑),以及东湖宾馆、迎春楼、儿童乐园、花木门市部等(原址位于中远大厦周边,现拆除)在10年间相继建成。第一届东湖公园迎春花会也在1975年春节与大家见面,并传承至今。
东湖公园的建设,不仅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进,更离不开市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护。
大事记
(1964—1968)
●1964年
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江门市人口共有31089户,128811人,其中男性64235人,女性64576人。
●1965年
由江门市和新会县共同投资的江会氮肥厂建成投产;江门市工业总产值为14900万元。
●1966年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第二次到江门甘化厂视察。
●1967年
市公安局宣布实行军事管制;解放军“支左”部队进驻江门,成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
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江门市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成立。
新闻推荐
林贤进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工作时强调 强党建树形象 做群众贴心人
江门日报讯(记者/任龙通讯员/陈楚文)近日,鹤山市委书记林贤进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